我国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已超47万份
发表日期:2016-03-25 05:31PM 阅览次数: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在会上指出,2015年是《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农业部启动种质资源挽救性收集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迈开了中长期规划实施的重要一步。他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第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国家重视供给侧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并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也要为农业产业做强做优提供支撑。在种质创新利用方面,应更加注重创新材料的有用性以及利用材料的有效性,拓宽创新材料的应用范围。种质分发对象从过去以科研单位、育种单位为主,逐步转向企业、地方和大众用户,并在分发的同时及时跟踪其社会经济效益。今后,在保种项目、第三次普查项目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要多与育种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国家重点计划中去,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有机结合到一起,努力获得重大成果,有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书记周林及57家项目参加单位的种质资源专家出席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刘旭、孔令让、陈学森、张忠华、张秀荣等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组织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国家果树种质核桃、板栗资源圃,交流研讨了种质资源科研工作与种质圃管理经验。(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