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研究示范取得显著效果
发表日期:2015-09-26 03:04AM 阅览次数:
李家洋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豆需求量迅速攀升。然而,由于比较效益下降,我国大豆种植规模不断下降,进口量持续增加,对我国粮食安全、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形成严重挑战。在耕地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种植面积难以继续扩大的严峻形势下,从研究粮豆轮作、品种培育、农机、植保等多方面集成,形成新的模式,有望恢复大豆供给能力,保证我国食用蛋白安全。
李家洋要求,要将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研究示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总结完善,持续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主持单位的牵头责任,主动对接农业部等上级部门,争取地方支持与配合,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作。二是构建联合攻关体系。整合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和技术团体的资源和优势力量,开展面向全国的协同创新,形成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格局。三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立足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需求,以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为重点,集成国内外最先进、最适合区域发展、最容易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成果,构建贯穿生产全过程、可复制的综合技术模式,引领未来大豆产业发展。四是建立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在主产区和典型生态区,合理布局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将代表性强、示范条件好、地方积极性高、便于学习观摩的示范点长期固定下来,不断做大做强,从而以点带面,辐射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五是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对大豆产业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上级部门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以及种植大户、农场、专业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服务,建立起“边研发、边集成、边示范、边培训、边推广”的发展模式。六是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提炼试点示范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宣传推广成熟的技术模式,积极营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良好氛围。
会上,还举行了“麦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产业化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来自中国农科院有关部门、安徽省农委、宿州市农科院的负责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