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氮饱和假说”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氮饱和假说”理论认为当一个生态系统达到氮饱和的时候,持续的氮添加将会导致土壤NO3-淋失、N20 排放、及氮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增加。同时,该理论还认为磷将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限制因子。以上理论已经得到在温带地区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陈浩博士在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近期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持续6年实验研究发现,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N20排放和NO3-淋失速率但却显著降低氮矿化和硝化的速率。此外还发现,磷添加显著降低了N2O 排放和NO3-淋失速率。研究首次报道了“氮饱和假说”理论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氮沉降对于已经氮饱和了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净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以及磷添加能够缓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饱和症状,为氮饱和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解。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unctional Ecology上。(IF=4.857, DOI: 10.1111/1365-2435.12475)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435.12475/abstract

图1. 氮、磷添加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图2. 氮、磷添加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影响

图3. 氮、磷添加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N2O通量的影响

图4. 氮、磷添加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NO3-淋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