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秋季“RNA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生科院顺利举行
由中科院学部、国家自然基金委主办,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承办的“RNA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4年秋季会议,于9月19日至9月20日在新生化大楼321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中科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项目“RNA研究的战略研究”项目的系列研讨会的第四次会议,由中科院施蕴渝院士、陈润生院士、王恩多院士以及屈良鹄教授共同组织。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40余名国内外RNA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上海生科院副院长、生化与细胞所所长刘小龙到会致辞。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生化与细胞所科研处张文娟、陈祥龙等相关人员。
非编码RNA是由基因组转录产生的一类不同于mRNA的遗传信息分子。本世纪初,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研究工作揭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约占人类基因组2%,而98%以上是功能未知的非蛋白质编码序列,其中可能蕴藏着数目巨大的非编码RNA基因。由于非编码RNA没有编码蛋白质的读码框架,在基因组中难以发现和鉴定。非编码RNA不仅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而且随着生物复杂度的升高,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的比例也相应增大,提示非编码RN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真核细胞中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有可能揭示一个由非编码RNA介导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和表达调控网络,从不同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角度注释和阐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深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对非编码RNA的战略研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上,作为“战略研讨组”的组长施蕴渝院士简要介绍了此次RNA研究战略研讨会是整个战略研讨会系列的第四次会议,前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广州、合肥举行,2013年9月在上海还增加了一次“发展与应用RNA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会议。他表示,这些战略研讨会卓有成效,明年4月将在北京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同时项目也将结题,希望大家及时撰写“RNA研讨”项目结题报告中的有关部分,圆满完成“战略研讨”。陈润生院士向大家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立项的详细经过,该研究计划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国在RNA研究方面的竞争力。18位参会者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他们尚未发表的研究结果,大家对每个报告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与会者对中山大学屈良鹄教授的团队提出的一些前瞻性的有关RNA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涉及到新的非编码RNA结构、功能及相关生物学过程,非编码RNA生成与代谢、运输及定位,非编码RNA的起源与进化等。由于“RNA研讨会”要求大家报告未发表的研究结果,与会者也对同行之间如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讨论。尽管系列“RNA战略研讨会”明年4月份将在北京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但大家希望有关RNA研究的研讨会可以依托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继续进行,加强各研究组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有关RNA的研究和学科的发展。(生化与细胞所)
会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