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进农垦尖山农场:感受我国现代科技农业

尖山农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60年的开发与建设,曾经的亘古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大粮仓。日前,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尖山农场农业科技馆,了解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现状及未来农业发展构想。

九三管局打造世界一流牧场。

人工气候栽培室。

为了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促进作用,尖山农场于2013年建立了集科研、推广、展示、科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科技馆。全面展示九三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该馆占地面积6333平方米,上下二层。一层设有自然生态展区、生态农业展区、科技农业展区、未来农业展望五个区域;二层设有学术报告厅、专家研究室、专家咨询室、农业信息中心、土壤化验室等。其中,农业信息中心可以监测作物长势,机车作业状态,作业质量并实现机车的科学调配。

以绿色为主题的农业科技馆。

演示大农机进步过程。

“绿色大豆之都”与世界奶源基地

在自然生态展区,栩栩如生的荒原、林地、动植物标本、生动鲜活的开荒场景,展示了北大荒开发时的壮美风光,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像。九三地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较低,10℃有效活动积温2100~2300℃,年均降水量在450~500毫米,并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6%左右,无霜期110~120天,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适宜大豆、玉米、小麦、芸豆、马铃薯等旱田作物生长。

科技馆自然生态环境区

九三管理局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现有耕地面积406万亩,其中:有机基地食品认证面积78.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面积301万亩、无公害基地认证面100%。九三管理局的大豆种植全部是非转基因大豆,年产优质有机、绿色大豆30余万吨,被誉为“绿色大豆之都”。

在畜牧业板块主要展示了九三管理局的畜牧业发展历程。如今,该管局建成了10个省级以上现代化牧场,45个规范化牧场。九三畜牧业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生产。目前正全力打造绿色、安全、优质奶源基地。

从科技大农业向多元化农业转型

记者走进尖山农业科技馆。

九三管局历经了60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九三管理局农机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949-1959年,“万国牌拖拉机”和“苏式链轨式”拉开了农垦垦荒初期的机械化序幕;1960-1998年,引进东方红、德特等品牌的动力机械和相应的农具,完成了一家一户的代耕作业向规模化经营的推进。1999-2013年,是九三农机飞跃发展的时期,经过连续多年的农机具更新,全局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60万千瓦,16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635台,大型联合收获机550台,GPS卫星定位与自动驾驶系统432套,大型配套农具9800台套。目前,该管理局实现了农机现代化、规模化、精密化,机械化率实现了98.5%以上,为标准化作业和精准农业提供了机械保障,为尽快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未来展望展区,通过传统农业与新能源、智能技术相结合,探索生态农业、低碳农业、新能源、智能农业的发展途径。在现代新能源、生物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支撑下,实现从依靠现代工业技术的化学化农业,向生态化农业转型。从希望一般技术的农业革命,向基于新能源技术的新能源农业革命转型。从满足工业化需求的单一种植业,向满足生态化、多样化需要的多元化农业转型,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