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林学院苏咏娱等本科生在Phytotaxa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国际知名的植物系统学期刊《Phytotaxa》(SCI影响因子1.3)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苏咏娱、蒙媛和史宇等本科生为主要作者的研究论文“Liparis funingensis (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Malaxidea), 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China: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DNA”。该论文是基于形态比较和分子标记分析,确定兰科一个新类群的系统位置和与近缘类群的差异距离,从而建立一个兰花新种,并为该新种所在属的分类提供形态和DNA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苏咏娱、蒙媛和史宇同学为二年级、三年级本科生,自从参加了IUCN兰花专家组亚洲办公室成立大会后对兰科植物研究产生了兴趣。她们在林学院和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国家兰科中心学习兰科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本次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她们从来自云南的兰科植物的活体标本中发现一些羊耳蒜属(Liparis)的植株花的唇瓣仅具后唇而没有前唇(众所周知,羊耳蒜属因所有的种均具硕大的前唇而得名),进一步观察发现该物种的唇瓣为三裂,基部具一个深二裂的胼胝体,唇盘上具二条纵褶片,花粉4个成2对,每对具长的花粉团柄但没有粘盘,而蕊喙上有一个粘囊。这些特征有别于羊蒜属所有已知的种。在形态比较的基础上,她们提取植株的ITS和matK DNA进行分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物种属于“见血青”组群的一个成员,与“凭祥羊耳蒜”为姐妹类群。“基于形态和分子证据,来自云南的羊耳蒜实体无疑是一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因此,我们以它的发现地将它命名为‘富宁羊耳蒜’(Liparis funingensis Y. Y. Su, Y. Meng et Z. J. Liu)”。苏咏娱说。

利用形态和分子数据进行沼兰族系统学研究将揭示该族的属间和属下的进化关系,富宁羊耳蒜新种的发现是一很好的例子。(文/林学院 丘广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