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黄淮海区新品种筛选试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国家玉米产业体系
黄淮海区新品种筛选试验统计分析结果
(董树亭撰稿)
在黄淮海区15个试验站进行品种适应性鉴定和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采用双密度产量关联分析与产量、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方法,筛选适于该区机械化生产的高产、耐密、早熟品种。主要结果汇报如下:(由于坐标系的原因,图1、3、5、7和9的中选品种在第二象限—张注)
山东:5个试验站,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596.6 kg, 平均生育期106.3天。利用产量和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法,筛选出产量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且生育期天数低于平均值的品种依次为鲁单818、迪卡517、隆平206、天泰55和中单909(图1),这些品种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在双密度试验中,筛选出2个品种分别为登海605和登海618,在2个密度下均具有较高产量水平。此外,伟科702、隆平206、鲁单818也是在两个密度下表现较好的品种(图2)。此外,蠡玉37、伟科702、登海678、登海605、潍玉168等品种产量较高,但生育期晚于郑单958,需慎重推广。先玉045的生育期与郑单958相当,产量略高,值得继续关注。
河北:4个试验站,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是593.0 kg, 平均生育期109.7天。利用产量、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方法,筛选出产量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且生育期天数低于平均值的品种依次为华农18、京单58、先玉688、美预5号(图3)。在双密度试验中,筛选出3个品种分别为先玉688、屯玉808和冀丰223(图4)。
河南:4个试验站,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544.5 kg, 平均生育期103.9天。利用产量、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方法,筛选出产量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且生育期天数低于平均值的品种依次为新单61、美豫5号、郑单6063(图5)。在双密度试验中,筛选出4个品种分别为洛玉110、豫禾988、豫单606和郑单958。此外,北青310和先科338也表现较好(图6)。
江苏:宿迁试验站,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691.0 kg, 平均生育期94.6天。利用产量、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方法,筛选出产量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且生育期天数低于平均值的品种依次为伟科702、苏玉33、苏玉29、苏玉20(图7),这些品种产量较高,生育期相对较短。在双密度试验中,筛选出4个品种分别为苏玉36、伟科702、中单909和苏玉29,在两个密度下均有较高产量(图8)。登海662、中单909和蠡玉37虽然产量较高,但生育期较长,需慎重推广。
安徽:宿州试验站,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501.8 kg, 平均生育期99.0天。通过产量、生育期双向平均值分析,筛选出产量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且生育期天数低于平均值的品种依次为浚单20、浚单29、伟科702、登海605、金丹3号、隆平206和苏玉23(图9)。在双密度试验中,筛选出登海605、隆平206、中单909(图10),在2个密度下均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耐密植、增产潜力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