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瓜乡人勤春来早

农历正月初八,记者来到了“甜瓜之乡”――民勤县收成乡,大街村庄已少了几份节日的喧闹,成片的日光温室里都是群众忙碌的身影。

走进宙和村六社许守鲜的育苗棚,春意盎然,暖意融融,一盘盘幼苗葱绿茂盛,一家三口正忙活着配土植种。“下了场雪,移栽起来温度有点低,前来拉苗子的客户少了,趁这个时间赶着再育一些。”许守鲜说。

“年过得咋样?这么快就开始忙活了。”“现在过年不像过去,盼吃盼喝。现在啥也有了,过年不过年没啥区别,干活也是过年,干点活还更充实。”许守鲜笑着说。

许守鲜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二开始,邻近的天成、兴盛等村群众就已开始移栽了,大约出了10万株的苗子,定植了七八十座棚,还有13万株左右的苗子,都是群众预订的,他计划冬春茬育30万株,满足260座左右的温室定植需求。

许守鲜从事温室育苗已有11年,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从上门“推销”到订单服务,从季节性到“全天候”,一步步走来,见证了“瓜乡”温室产业的发展,也圆了自己的致富梦想。目前,他的年育苗规模达300万株,年收入近百万元。

在天成村一社刘东光的日光温室里,一株株长势旺盛的瓜苗已迈过膝盖,主人正忙着整枝缠秧。“这茬瓜是元月7号移栽的,现在已长到十蕊了,4月中旬就能上市,比别家要早上市十来天。”刘东光说。

刘东光告诉记者,他经营日光温室已有六七个年头,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他探索出温室甜瓜一年三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几年下来,效益都很好,棚年均收入都在35000元以上,去年达到4万多元。

“我们这儿的群众尝到了温室的甜头,家家比着干,一个比一个有劲。”刘东光说,初二、初三就有人开始移苗了,受天气影响,气温有点低,不然就不会停。

人勤春来早。收成乡党委书记许兴文告诉记者,2014年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作,依托“甜瓜之乡”品牌,继续做强做大甜瓜产业,特别是温室甜瓜产业,确保日光温室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在靠实工作责任上提质增效,将全乡日光温室、暖棚养殖棚均收入指标分解量化到每位领导、每个干部身上,实行量化管理;在技术服务上提质增效,严格执行县上“1234”行政技术双规责任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乡技术人员、村农民技术员、科技助理员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技术员实行定向定量承包日光温室、暖棚养殖技术服务,切实搞好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把设施农牧业效益与技术干部的职称、奖励结合起来;在产品营销上提质增效,以甜瓜销售协会为龙头,各类产业合作社为延伸,以农产品购销经纪人为骨干,构建农副产品营销网络,确保设施农牧业产品产的出、销的好、效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