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小麦市场分析



2013年,我国小麦再夺丰收,总产量稳定在1.22亿吨之上,为维护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量增长的同时,小麦消费小幅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麦、玉米的比价关系,导致饲料养殖业对小麦的需求显著降低。由于国际粮价持续走低,我国进口小麦大幅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国内小麦的品质及库存结构。我国小麦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稳步提升,并在四季度高位趋稳,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国家在豫、鄂、苏、皖4省启动小麦托市预案,由于市场价格涨速过快,预案执行月余就陆续停止,托市收购量为历年最低(不含未启动的2011年)。国家适时发布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低于市场预期。

展望2014年,小麦产量大幅增加的空间极度有限,而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麦消费趋于稳定,市场供需状况维持紧平衡状态。尽管国家承诺将继续实施对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政策对行情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小麦的市场化程度将明显提升。预计2014年我国小麦价格将呈“上半年平稳运行,下半年温和走高”的态势。

2013年我国小麦产需形势

(一)小麦再获丰收,种植成本平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粮食产量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增长2.1%,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并实现连续10年稳定增长;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951.4千公顷,同比增加746.8千公顷,增长0.7%;单产5376.8公斤/公顷,增加75公斤/公顷,提高1.4%。

我国小麦产量达到12217万吨,较上年增加132.6万吨,实现“十连增”。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较2012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

但应注意到,不同的研究机构对于2013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存在较明显的分歧。主要是因为2013年小麦在生长及收获时期遭遇多次气候灾害:先是在小麦生长发育时期,较长时间干旱少雨导致多地小麦分蘖减少、苗情偏弱;继而在扬花期又遭遇雨雪冰冻天气,直接导致穗粒数减少,空秕粒增多;进入成熟收割期,5月底、6月初两次强降水及雷暴天气,以及其间多次零星降水直接导致黄淮、华北冬麦主产区出现大面积芽麦粒、萌动粒和倒伏。

种植成本方面,据实地走访主产区农户、相关农科院所及粮食管理部门综合了解,如不计算人工和土地成本,2013年主产区小麦种植成本与上年基本一致,为480~520元/亩。部分地区因经济水平、种植习惯、田管投入等不同而有所增减。

种植收益方面,尽管在规模性收储时期小麦价格快速上涨,但受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少主产区的小麦单产存在不同程度的歉收,农民实际收益并未出现显著提升,如按照农民亩均打粮750斤、售出小麦价格在1.15~1.20元/斤、商品率70%来计算,在不计入四项补贴的情况下,2013年冬小麦亩均种植收益在117元/亩左右。

(二)小麦年度消费总量减少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预测数据,2012/2013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480万吨,2013/2014年度为13020万吨,减少460万吨,减幅3.4%。其中,制粉消费997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6.6%;饲料及损耗1350万吨,占比10.4%;工业消费及种用量各为1230万吨和470万吨,分别占消费总量的9.4%和3.6%。

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度小麦消费总量较上一年度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小麦的饲料消费量大幅减少。小麦饲料消费减少的原因,一是受累于国内养殖业低迷,2013年全国饲料总产量同比减少;二是2013年玉米行情持续低位,饲养业出于成本考虑减少了小麦用量。

制粉消费量有所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大中型面粉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不断在主产区增设分厂或进行技改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让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动了面粉的整体消费。

(三)小麦进口量大幅提升据海关总署数据,2013年我国小麦进口总量为550.7万吨,为1995年以来新高。

2013年,因世界小麦主产国丰产、国际金融形势低迷、农产品贸易形势改善等因素影响,国际小麦价格一路震荡下行,加之国内小麦库存结构调整,我国加大了对国际小麦的采购力度。相比2012年,201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增加181.8万吨,增幅49%。

从主要小麦进口国来看,自美国进口小麦38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9.4%;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口小麦86.7万吨和61.1万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15.7%和11.1%;自哈萨克斯坦也进口了近10万吨小麦,占总进口量的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