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豫晋冬小麦越冬期难觅雨雪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冬季的主要农作物,每年12月正是陆续进入越冬期的时候,而去年12月,北方冬麦区大部基本无降水,其中陕西关中东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等地无灌溉条件的麦区土壤出现缺墒情况,不利于小麦形成壮苗和安全越冬。进入2014年,随着6-9日冷空气的入侵,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受到波及,降水、降温纷至沓来,久未见雨雪的人们欢欣鼓舞。究竟这次冷空气过程能否缓解麦区旱情?干旱又对正在越冬期小麦有多大的影响呢?中国兴农网记者连线陕西、河南和山西的农业气象专家,为大家一一解答。

陕西:降水微弱不达有效降水标杆

陕西省12月降水较弱,仅宝鸡西部、陕南东部出现零星降水,但大都不足5毫米。与常年同期比,宝鸡局部、汉中局部偏少4~5成,其余大部偏少8~10成。新的一年,冷空气裹挟雨雪而来,但只给冬麦区带来微弱降水,离5毫米的有效降水标杆相差较远。

据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农业气象科科长李华龙介绍,现在陕西冬麦区的情况大致分为4类,渭北东部有旱情,但苗情正常;渭北西部墒情较好,因播种后气温偏高,越冬时苗情偏旺;而关中东部由于播种迟,有些冬小麦分蘖不足,苗情偏弱;关中西部土壤墒情较好,苗情正常。

谈起1月6日开始的雨雪天气,李华龙表示,冬麦区降水很弱,属于无效降水。“一般降水量达到5毫米才能缓解旱情。”

河南山西:越冬前苗情好干旱对冬小麦影响小

12月,河南省月平均降水量为0.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10成。降水主要出现在上旬,中、下旬全省大部基本无降水,为1988年以来降水最少年(月)份。各地月降水量为0~2.9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均偏少8~10成。

2014年1月,河南省仍然没有迎来有效降水。据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薛昌颖分析,“6日开始的这次过程几乎没有给受旱的冬麦区带来降水,目前豫西有轻至中度干旱。”不过由于越冬前冬小麦长势较好,根据12月下旬河南省冬小麦长势情况监测,全省一类苗比例为41.8%,二类苗比例为37.1%,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类苗比例略低于去年,二类苗比例略高于去年;进入越冬期,冬小麦停止生长,干旱对其影响总体较小。

12月以来,同样降水偏少的省份还有山西省,一整月大部地区无降水。同时,随着气温下降,全省土壤由北至南陆续冻结,至12月中旬末基本全部冻结。

山西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志伟表示,“土壤冻结前,山西省南部的运城东部和晋城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旱情,对当地冬小麦晚播弱苗生长不利。此次冷空气在山西南部冬麦区贡献出的降水量也是微乎其微,对改善旱情作用不大。”

同样,由于冬小麦已进入越冬期,且越冬前苗情正常,干旱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影响较轻。“陕西省的冬季降水量少也是正常的,”王志伟解释道,轻至中度的旱情往年也常出现。去年入冬南部不少地区的冬小麦进行了冬灌,并且推广了地膜覆盖的方式,干旱对于冬小麦越冬的影响就更小了。

中央气象台:短期内部分麦区仍无有效降水需加强田管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南部、新疆北部、东北部分地区有1-5毫米降水外,北方其他大部分地区基本无降水。部分麦区土壤缺墒情况可能仍将持续。

专家提示,北方冬麦区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查看墒情,根据苗情和降温情况采取施有机肥、秸秆覆盖等保墒增温措施,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针对冬季降雪少、局部地方旱象露头的情况,可以进行镇压保墒,破除板结,塌实土壤,弥封裂缝,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根系与土壤密接,将土壤深层蓄水提到耕作层,供小麦次生根有效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抗旱生产水平。

同时加强冬小麦的防冻管理。可以在小麦行间撒施麦糠、碎麦秸或其他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并且覆盖物腐化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也可以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粪肥,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另外可以壅土围根,结合镇压壅土围根,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麦越冬期受冻。

文章来源:中国兴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