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及时防治夏玉米虫害

近期,渭南市玉米二代黏虫普遍发生,特别是春播玉米和播期偏早的夏玉米田发生偏重,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渭南市农机推广站积极指导农民适时施药防治,有效控制损失。7月5日,渭南市农机推广站用无人机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的玉米田喷施农药,防治虫害,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今年6月底以来,渭南市连续多日高温阴天多雨,高温高湿天气增加了黏虫发生概率,加上全市玉米种植模式大部分采用小麦高留茬机械收获、夏玉米硬茬播种,增加了土壤湿度,减少了昼夜温差,为黏虫生长发育创造了较好生存环境。同时,小麦收获后,一至二代黏虫转移到玉米田为害,大大提高了黏虫数量,正逢夏玉米幼苗期,虫害对玉米生长必将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这种现状,渭南市农机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各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黏虫虫口密度和受害植株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黏虫虫口密度平均每百株25.3头,受害植株平均每百株32.7苗,达到了防治要求,立即动员示范区群众,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技术人员联系了渭南市福康农机汽贸有限公司,使用无人机对示范区进行了喷药防治,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控制了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近期,受临储出库慢、运费上调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小幅上调,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也使得市场情绪渐为乐观,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玉米下游需求并未明显好转,饲料需求回暖有限,深加工企业需求有所下降,而在此背景下,玉米拍卖保持在周均800万吨水平,玉米供应充裕,我们认为短期内玉米价格将以窄幅震荡运行为主,后期拍卖玉米集中出库将使得玉米价格承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