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良种换来增产增收

亩增产250斤,合作社卖粮收入600多万

打开精致的黄色包装,真空袋里的大米饱满剔透,“这是我今年种的新品种,叫‘清香一号’,市价要卖到25元一斤咧!”亮出自家的“宝贝”,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穗种粮合作社理事长易红伟很是自豪:“别看价格贵,但这是真正的优质大米,市场供不应求!”

盘点起自家的水稻品种,易红伟如数家珍:3891亩水田,早稻种的是“中嘉早17号”,晚稻有“五优308”、“黄华占”、“玉针香(清香一号)”,基本亩产都在900斤以上,除去成本,早稻每亩利润60元,晚稻每亩利润170元左右。

“要是在3年前,这样的亩产简直想都不敢想!”易红伟感叹道。

3年前,易红伟开始租种土地。刚上手时,老乡说种哪个品种好,他就种哪个。第一年,早稻亩产约650斤左右,每亩近400斤谷的流转价格,基本赚不到钱。第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稻瘟病让易红伟损失惨重,将近70亩的稻田都感染上了病,每亩减产100多斤,一年下来亏损不少。

正泄气时,区粮油站拉了他一把。技术人员向他推荐了一款超级稻——中嘉早17号,这款稻种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好、颗粒圆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易红伟开始试种,没想到第一年亩产就到了900斤以上,销路还特别好。2011年,易红伟大面积推广“中嘉早17号”,合作社95%以上的农户都种上了这款超级稻。

尝到了甜头,易红伟开始特别注意搜集优质稻种的信息。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他相继种植了“五优308”、“黄华占”这两个优质晚稻种,又亲自比较挑选,增种了100亩左右玉针香。

“种子选得好,这个得摆在第一位。”易红伟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光卖粮的收入就有600多万。

良种+良法,种粮有底气

要高产,除了良种,还得良法。2009年,易红伟发觉肥料用量特别大,却又找不到原因。找了专家测土壤,才知道是沙性土壤“捣的鬼”。对症下药,易红伟特意选了一种控释肥。“这种化肥一施下去就形成网状,慢慢释放,每亩的肥料使用量可以减少几公斤,而且稻谷还不易得赤枯病,谷粒饱满落穗好。”

病虫害的问题同样曾让他头疼。有一年,高温天气多,田里稻飞虱成灾,易红伟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副作用”很明显——由于用药过多,当年的稻谷颗粒瘪平,落穗也不好。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易红伟早早地准备了高效低残留农药,一样的效果,用量可以少一半。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来田间现场指导,大面积虫害再没有发生。

如今,易红伟的病虫防治技术又“升级”了。拿起办公桌上放着的杀虫灯和性诱剂样本,易红伟说:“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杀虫灯和性诱剂,既经济又环保。”

受益的不仅是易红伟。科技的助推,让长沙市农民种粮变得更有底气。

数字点击 55.2%

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农业科技系统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培育200多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00万周边农户,推广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在17个水稻主产省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示范推广超级稻1.31亿亩。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实现6000万亩的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记颜珂匡滢)(责任张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