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成都高新区启动实施“三次创业”
编者按1991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产业规模从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变强,成为我国内陆发展环境最优、中西部高端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最显著、创新创业资源最富集、对区域经济拉动最强劲的区域之一。从一次创业聚集产业要素、构建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到二次创业紧抓全球产业转移机遇,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20多年来,每一次创业,对成都高新区来说,都是脱胎换骨式的提升。站在三次创业起点上,科技创新成为成都高新区实现万亿产业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引擎。
本报记者盛利
站在新的起点上,成都高新区日前启动实施三次创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20多年发展中,成都高新区每一次创业,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提升。一次创业、二次创业,先后解决了立区、兴区的问题,三次创业旨在实现强区。
这一次,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启动三次创业:目标“世界一流”
2007年在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以来,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不仅伴随着成都高新区成长壮大,也改写着全球经济的“成都印象”。
引入英特尔、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培育阜特、尼毕鲁等本土企业,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千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跃升;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488.2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4.92亿元,增长21.5%,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国综保区第三、西部第一。
不过,这就是“世界一流”吗?显然还不够。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等世界知名高新区,都面临着全球经济分工重新定位、市场关系重新调整、经济模式变革的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深度调整,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来临。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入选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经历了一次创业、二次创业,在当前提出三次创业的构想,恰逢其时。”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杨跃成认为,在成都市现代化、国际化实现路径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内在发展诉求,成都高新区是成都乃至西部的创新“发动机”。
在成都高新区看来,为主动迎接机遇、紧紧把握机遇、切实用好机遇而启动的“三次创业”及“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正是自身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选择”。
四大创新工程:推动内生式增长
面对未来推进开发合作、引进高端项目,面对抢抓世界经济变革中科技领域革命性先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迫切竞争,成都高新区主动选择,提出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为总引擎,实施企业创新主题培育工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人才强区工程等四大创新工程,旨在推动经济的内生式增长。
为围绕产业、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泉,四大创新工程中分别提出,将支持企业自建和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国际研发机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在高新区设研发机构;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专业孵化培育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聚集符合技术创新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加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省人才优先发展实验区建设等。
通过四大创新工程实施,成都高新区将在三次创业中实现高端产业集中区、高端人才集聚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区定位”,及培育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等“七大产业”的崭新目标。
前者将形成2—3个产值规模超10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聚集“千人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人和5000人,建成中西部“人才特区”;实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8%以上,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1000件以上,聚集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100个等。后者则在成都高新区过去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扩容至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七大领域。
“三走步”战略:打造万亿园区
“如果说,成都高新区一次创业立区、二次创业兴区,依靠的是优惠的政策、精细的环境;那么,在三次创业中,除了上述两点以外,将更多依靠科技的‘翼力’,实现万亿产业的目标。”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崭新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数字的“量变”,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成都高新区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域,成为承载区域经济创新示范、战略引领使命的“先行区”。
按照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15年,全区将实现产业增加值超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400亿元,率先在成都市实现产业倍增目标;到2017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达到2000亿元、6000亿元、500亿元;最终到2020年,力争实现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33%;实现财政总收入超过800亿元。
“高新区起步时,我们从零起步,到现在实现产值20多亿元。如今,企业处在第三次创业阶段。高新区的三次创业,规划清晰、措施明确,可行性很大。”在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李伯刚说,“我们企业伴随着高新区经历了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也有信心和高新区一道开辟三次创业的辉煌。”
思维图优、机制高效、视角独特,20年励精图治,成都高新区不断成长。在这个“世界经济版图上最具活力”的地方,开动科技的引擎,实施三次创业,成都高新区正与全球先进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瞄准全球科技和产业版图,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