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行业现状及玉米市场行情分析
“第二届中国玉米产业高层峰会”于12月6日在辽宁大连如期举行。会议上我们有幸请到了中粮集团生物化工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助理朱勇生先生。朱总在会议上做了关于“深加工行业现状及玉米市场行情分析”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详实、观点鲜明,获得了参会嘉宾的一致好评。中国玉米网现将此次演讲内容进行整理,供行业研究学习。
演讲内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广泛应用;第二方面是深加工行业现状;第三方面对中国玉米市场作简单分析。
一、我们的生活与玉米深加工息息相关
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有2000多种,生活中常用的有100多种,这些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接触到,他们大部分用于食品、医疗、日常用品、工业生产、饲料养殖等方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日用品行业中化妆品中高精度淀粉、牙膏中的山梨醇,食品中的白酒、啤酒、玉米油、味精、可口可乐中的果葡糖浆等等。美国可口可乐中100%用的果葡糖浆,中国可口可乐中大约用了75%的果葡糖浆。F55果糖和蜂蜜的成分几乎是一样的,淀粉糖具有冷甜性,口感好,冰镇可乐比常温可乐口感更好。医疗保健方面也越来越多的用到了玉米深加工产品:药片中有淀粉成分;医用葡萄糖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很多保健品中营养物质,如维c,也是从玉米加工而成的。工业方面也多处用到玉米深加工产品,如变性淀粉用于造纸可增加纸张白度和质量,聚乳酸做成的塑制品具有可降解性,,还有环保的装修材料等。另外深加工的很多产品如蛋白粉、DDGS、赖氨酸等都是非常好的动物饲料原料或添加剂。可以说,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可或缺。
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社会提供就业和科技创新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原料,为国家提供税收和复兴中华的工业基础,可以说玉米深加工行业利国利民。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陷入短期困境
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其中以玉米淀粉加工为代表的深加工行业已连续26个月处于亏损。回顾玉米深加工,过去十年,我国深加工玉米消耗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中国深加工一个里程碑的年份,之前和之后的发展大不同。中国深加工起源于1956年,80年代时遍地开花,1984年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成立之时全国有八百多家淀粉加工企业,产量不到100万吨。1991年黄龙公司投产才意味中玉米深加工真正的工业化规模化时代,到2000年前后山东、吉林、河北雏形显现,之后产能迅速从1000万吨扩展到7000多万吨。2012/2013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用量已经达到5020万吨水平,预计2013/2014年度我国玉米加工量为4800万吨,约占我国当年玉米产量的22%,将出现连续三年下降的情况。
1. 东北和黄淮是我国玉米深加工的主要区域
我国玉米深加工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在东北和黄淮地区。吉林省和山东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最为集中的地区,两省玉米深加工量约占全国深加工的45%。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安徽等六省市深加工消耗量约占45%。吉林省深加工以淀粉为主,中国淀粉外流量也主要从吉林省外流;山东省深加工也非常发达,产品品种多而全,柠檬酸、赖氨酸、味精、淀粉、淀粉糖等几乎所有品种在山东都能看到。黑龙江和内蒙古后来居上。
2.淀粉系列是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主要领域
我国深加工主要有五个行业,即淀粉及淀粉糖、酒精、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其中淀粉及淀粉糖玉米消耗量占我国玉米深加工的一半,是我国玉米加工的最重要领域;淀粉和酒精共占深加工的80%左右。近三年F55果糖发展迅猛,目前产能已经达到600多万吨,而3年以前产能仅100多万吨,即三年时间F55果糖产能扩大5倍以上,这是深加工行业成长最快和下一步发展空间最大的一个版块。
(1) 淀粉
我国淀粉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明显,过去十年我国淀粉价格呈现类似抛物线形式的价格走势,1000天是个拐点,2000天(每五到六年)形成一个大的周期。受我国淀粉行业产能逐步释放、下游需求放缓以及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我国玉米淀粉加工行业盈利低潮期,行业开工率持续走低。9月公主岭玉米市场价格2200元/吨,但当时真正用粮成本可能是2400元/吨,因为还有利息、仓储和宏观等费用,所以理论核算深加工可能没有亏损,但实际上企业可能亏损已经很大。我国淀粉行业自2011年9月份算起至今已经亏损超过两年,创淀粉加工行业最长亏损历史。
尽管如此,淀粉产量长期来看还是稳步增长,原因就是几乎所有的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都是以淀粉为源头的,包括酒精、柠檬酸、赖氨酸等等都可以以淀粉为原料生产,淀粉是糖的聚合物,所有下游需求的增长推动淀粉产量增长。但2013年受需求放缓和竞争加剧影响,我国玉米淀粉产量在上年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出现了小幅回落迹象。
淀粉糖分常规糖及果葡糖浆、结晶葡萄糖,未来果葡糖浆将是中国淀粉及淀粉糖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果葡糖浆产量已超过300万吨,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超过500万吨。F55果葡糖浆和白糖在饮料行业可以1:1替代,即可实现完全替代,从成本来看果葡糖浆更有优势,目前白糖价格在5500元/吨左右,而F55果葡糖浆成本折合成本则在4500元/吨左右,巨大的价格优势是果葡糖浆对白糖的替代仍会持续,不会减少。
(2) 酒精
近两年酒精行业同样难过,在DDGS未大量进口时,DDGS还可以弥补一定的酒精亏损,但近几个月DDGS进口迅猛,大进口量对国内DDGS价格形成压制,从今期市场看DDGs价格跌幅已经超过300元/吨。过去五年我国酒精价格呈现类似抛物线形式的价格走势,最高达到6800元/吨,目前价格在6000元/吨左右。受到白酒消费畏缩及整体需求放缓影响,我国酒精行业迎来历史最低,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历史平均。在需求放缓以及木薯酒精和糖蜜酒精竞争下,我国玉米酒精加工业迎来低谷。
(3) 味精
我国味精价格波动较大,总体也呈现抛物线形式的变化轨迹,当前味精价格已经回到6年前水平,但玉米原料价格今非昔比。在产能扩张和需求增长乏力情况下,我国味精行业开工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我国味精行业利润逐步下滑,今年6月份行业出现严重亏损,出现大面积停产限产转产,近来行业亏损有所减少。在行业竞争激烈和行业出现亏损状态下,我国味精产量出现小幅回落。
(4) 赖氨酸
赖氨酸是深加工的骄傲,到目前长春大成还是全球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但行业整体还处于战国时代,竞争较激烈,行业应该会经历一个整合阶段。赖氨酸价格波动巨大,在经历了一轮大幅涨跌之后,目前价格已经跌至近年来新低,主要原因是在连续盈利情况下,产能快速扩张,今年年底的产能比年初的产能扩了一倍,赖氨酸行业开工率快速回落。在行业竞争激烈和需求增长乏力情况下,我国赖氨酸行业利润开始陷入亏损状态,利润最高阶段可达7000-10000元/吨,现在亏损1000-2000元/吨,一吨玉米亏300—500元/吨,目前赖氨酸亏损为各深加工品种中最大,但是还不能停产。随着行业产能的不断释放,行业产量在今年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亏损,但赖氨酸行业前景还是很好的。
(5) 柠檬酸
柠檬酸行业与赖氨酸行业不同,已经经历了春秋和战国时代,完成了行业整合,目前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全国最主要的柠檬酸生产企业有四家,其中三家在山东,另外一家是中粮生化(原安徽丰原生化),其他都比较小。由于行业整合完成,柠檬酸产量也比较稳定,目前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行业开工率也较稳定,但今年受产能饱和下游需求不振影响,我国柠檬酸行业开工率持续下降。从价格来看,2009年到2012年,柠檬酸价格也呈现出抛物线形态,但更大的周期形态看,更像一个双底形态,总体看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应该结束了。柠檬酸行业也已经亏损两年时间,而且平均亏损额度较高,一吨柠檬酸亏1000元/吨相当于一吨玉米亏500元/吨以上,目前行业亏损情况仍未有明显好转。柠檬酸行业的出口依赖度较高。
综上,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均处于亏损状态,全行业亏损也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是不可持续的。值得强调的是在国内玉米深加工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妖魔化”了,致使国内人们对玉米深加工的认识和理解严重偏离事实,一些所谓专家鼓吹发展深加工就是“车与人争粮”“车与饲料挣粮”是不正确的或别有用心的。据测算,85%左右的玉米深加工产品用做食用和饲用,显然“深加工与人争粮”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余下15%左右的产品用于燃料乙醇或其他工业用途,燃料乙醇100多万吨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玉米产量而言是非常小的一个量;还有一部分作为工业用,如造纸、化工等,对提高收率促进工业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对近两年玉米市场来说,深加工帮助消化了大量的高霉变、高破碎率、低容重玉米,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就业等等,为行业默默做了很多贡献。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是玉米加工发展的最初动因并在将来也会发挥出重要作用,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以及消费升级需求是推动玉米加工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异常复杂的我国玉米市场行情
对于玉米市场分析,我们有一个“七面看”理论供大家参考。我们重点来阐述两方面问题。
1七面看。
关内市场与关外市场。对于今年玉米产量,我们认为东北玉米是增产的,华北玉米是减产的,全国而言是略有增产,比官方数据增幅可能要低。
“二元”供应向“多元”供应转变,粮食流向或有变化。由于较大规模进口玉米的存在导致国内玉米流向出现变化;传统产区和销区市场价差扭曲将进一步存在,并呈现复杂化;较低的进口价格可能会倒逼东北玉米价格回落。国家政策又会扭曲东北和销区的价格关系。
市场价格混乱,粮食被分为大致三类,价格差距拉大。未来优质粮和劣质粮的价差一定会拉大,去年优质粮和劣质粮价差大约在100元/吨以上。
其他方面就不再赘述。
2“抽水机”理论和多个市场的划分
一个是动力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抽水机”理论。众所周知,水往低处流,要想水往高处流怎么办?需要动力,需要抽水机,玉米贸易或流通也是如此,如果北方港口和广东港口平价则不可能流动,因此,玉米的地区流动或贸易的存在必须有其动力,而动力源自两方面,一是价格拉动,第二政策推动。
而与抽水机理论向配合的是多个市场划分。2008年之前我们玉米市场分为两个,即关外产区市场和关内销区市场;现在分为多个市场:东北国家托市产区——南方北粮南运补贴销区——黄淮玉米产区——西北玉米产区——海外玉米产区,整个市场属于群雄逐鹿的状态,这中间存在跨区域套利和跨时间套利的机会。
这两个工具熟练的应用会对我们贸易企业或企业采购工作带来益处。
来源:中国玉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