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耕地资源不足、生产成本提高、生态环境受损等。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农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高效生态农业。

高效生态农业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特性,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当前很多地方提出的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有机农业等,都属于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范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提升农业发展科技含量。随着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农业陷入“地越长越瘦,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来越高”的困境,带来越来越突出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为此,要实施精准施肥用药技术,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等绿色农资。要选育利用率高与抗逆性强的品种,并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工作。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为重点,力求全面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要提升绿色农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健全绿色农产品生产监管机制,构建统一监管平台,实施农资使用与去向监控,实施统一经营登记、统一实名购销,力求做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要把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抓手,提升龙头企业、合作社对乡村农户的带动能力。要大力推动国家级和省级高优农产品示范县、园艺作物绿色生产标准化基地、畜禽健康养殖规模化示范场等创建工作。

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人均资源相对缺乏。以福建省为例,农民户均经营耕地不足1亩,小规模农户仍然经营60%以上的耕地,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不到全省总耕地面积的10%。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竞争优势不强。因此,要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适度集中土地,用规模化经营与机械化生产来抵消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使农业生产与产品经营获得良好收益。同时要注意规模经营适度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测算最佳经营规模,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拓展农业多样性功能。单纯依靠提供初级农产品是难以实现增收致富的,农业发展必须与二产、三产业有效融合与联动。要使农村既能提供大宗农产品,又能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还可以开展休闲观光产业开发,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带动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