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六十载 小麦发展引路人

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国际首位,小麦约占国内口粮40%,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小麦生产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内口粮安全和稳定国际粮价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带动引领我国小麦遗传改良发展方向并为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团队荣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农业领域首次获此殊荣。
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团队在育种材料创制和育种方法研究等5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全面系统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在我国历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90%以上主栽品种都利用了该团队提供的优异育种材料及其衍生后代,为实现小麦从严重短缺、基本自给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提供种质支撑,近10年引领国内外种质资源研究新方向;(2)首创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解决了小麦大规模开展轮回选择的国际难题,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新方法,用这一体系育成的新品种推广1.8亿亩;(3)创建以面条为代表的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为促进我国品质育种取得突破提供关键技术,用这一评价体系育成的优质品种累计推广4.8亿亩,为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4)在国际上首次完成D基因组测序,发掘的育种可用分子标记在美国等14个国家广泛应用,引领小麦遗传改良新方向;(5)集成创新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居国际同类生态区领先地位,为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粮食周年丰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由4.5亿亩调减到3.6亿亩(下降20%)的严峻形势下,依靠推广新品种等科技进步使单产提升42.1%,年均增长6.7公斤,总产由1.10亿吨提高到1.26亿吨,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