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农科院水稻“泥质法”育、抛秧技术万亩示范基地喜获丰收

截止9月10日,由信阳市农科院和信阳师范学院共同创建的平桥区五里办事处万亩水稻“泥质法”育、抛秧技术示范基地全部收割完毕,在遭遇7月下旬和8月中旬持续高温热害,结实率普遍低于常年10-1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大面积水稻平均亩产仍然达到650公斤左右,部分田块超过700公斤。

基地建设技术负责人宋世枝研究员介绍,示范基地是2015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突出社会贡献项目工作的首批成果。平桥区五里办事处万亩水稻“泥质法”育、抛秧技术示范基地大面积丰产丰收,一是水稻“泥质法”育秧技术,二是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水稻“泥质法”育秧技术是水稻抛秧的核心技术,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操作简便,比人工手插秧每亩节省用工成本150元左右,增产50公斤以上,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构建、形态构建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方法。

信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刘彦明、生命科学院院长袁洪雨一行在信阳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韩勋来的陪同下考察了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