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种薯生产需破成本偏高制约
绘图:吴狄
刘杰
2015年,“马铃薯主食化”变成了最受关注的热点词汇之一。从粮食安全和丰富百姓膳食结构角度考虑,国家提出了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马铃薯变为新主粮,脱毒种薯更大面积的应用推广和低成本生产成为一种必然的产业需求。和其他三种主粮作物相比,马铃薯的单产增产潜力巨大,发达国家马铃薯平均单产可达3吨以上,而我国平均单产只有1.1吨左右。携带病毒的种薯会造成马铃薯减产30%甚至100%。脱毒种薯应用率低是制约单产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多年来,为了提高脱毒种薯应用比例,国家做了很多努力,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组培脱毒中心,农业部及众多主产区各级政府都实施了脱毒种薯良种补贴政策。
为了解脱毒种薯应用情况及生产情况,最近笔者走访了内蒙古和黑龙江多个主产区,发现农民种植脱毒种薯的意识提高了,生产脱毒种薯的技术也有所改进。据产业内部网上信息,目前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脱毒种薯应用率非常高,领先国内其他产区,每年很多经销商将北方的脱毒种薯运往这些省份,口碑好的种薯企业生产的脱毒种薯提前一年就会被预定完,而且价格很高。
马铃薯主食化,就是提供大量马铃薯给大众消费,这就要求种植者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土豆。要提高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第一件事就是推广应用脱毒种薯,产量提高了,单位生产成本自然降低。2016年5月30日,内蒙古农业厅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鼓励扶持加工马铃薯专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推广。
笔者走访期间还重点关注了脱毒原原种的生产现状。按照国家标准,脱毒种薯分为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薯。目前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多数企业在网棚内用蛭石与地面隔离的方式来生产原原种;而在东北地区,多数企业在网棚内用天然土壤生产原原种。企业虽说都有自己所谓的“绝招”,但是所有地区人工成本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原种和一级种生产,西北、华北地区多数依靠地下水灌溉确保产量,所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东北地区天然降水比较好,基本都是靠天降水,所以整体成本比较低。要降低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规划好种薯生产基地,提高各级别种薯生产管理水平,增加一代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相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大众积极消费的带动,加上产业人员的不懈努力,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必将快速增加,马铃薯产业会更加蓬勃兴旺。
(作者简介:刘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曾任国家马铃薯区试主持人,现为华颂种业(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