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茎、顶腐病及防治方法
一、茎腐病
防治方法:及早清除病株,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培土,促进玉米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防治害虫,减少伤口;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喷雾。
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治方法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倒伏现象,造成不同幅度的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品种抗倒性差;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密度过大或稀密不匀,田间通风透光差;三是苗期供水过多,生长过旺;四是拔节期施氮肥过多,穗下节间生长过快;五是抽雄期玉米螟危害严重,茎杆虫蛀率高,特别是茎腐病等病虫危害,造成倒伏。
针对这种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选用抗到性强,根系发达,穗位低的品种;
二是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密度,力争稀密均匀;三是前期适当控水,中耕蹲苗,施肥以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四是适当化控。对株高较高的品种,在玉米6——11叶期喷施高玉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
二、根腐病
2、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40%乙磷铝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40%乙磷铝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100克。
玉米顶腐病是我国作物的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球珠镰刀菌引发。顶腐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损失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症状表现为单果穗小,籽粒不饱满。
(一、)症状:
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发病严重株表现症状:苗期病株生产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枯萎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茎部腐烂后仅存主脉,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呈蒲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刀削状缺刻和黄色条纹。成株期病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褶皱扭曲,有时上部叶片不展开,卷曲成牛尾状,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茎杆上有病烂斑块,腐烂部分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可见内部黑褐色腐烂。高湿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发病轻的苗心叶有黄色,茎基内部变褐、变黑,生长缓慢。
( 二)发生规律:
病源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种子带菌还可以远距离转播,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顶腐病具有某些系统浸染的特征,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浸染。
(三)防治方法:
1、加快铲趟进度。促进玉米秧苗的提质升级。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铲趟进度,排湿提温,消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2、及时追肥。目前玉米生育长势弱,要及时对玉米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地块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3、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对发病地块可用光谱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70%甲基托布津加硫酸锌肥500倍液喷施,锌肥用量应根据不同商品含量按说明用量的四分之三,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沿茎灌入,每病株灌施50—100毫升药液。
4、对严重发病难以挽救的地块,要及时做好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