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海及西太平洋热源影响亚洲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发表日期:2016-05-06 05:04PM 阅览次数:
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南海及周边地区大气非绝热加热的年代际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热源的变化对亚洲季风以及周边地区气候的反馈作用是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有助于理解全球变化机理。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何编博士和中山大学教授杨崧、博士生李振宁合作,通过对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试验揭示了1949-2008年夏季南海及周边地区大气非绝热加热增强趋势对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南海及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层的非绝热加热增强导致局地降水增加,云量增多,海平面气压降低,在高层激发出反气旋环流异常,进一步导致副热带地区南亚高压增强,印度北部地区高层出现绝热下沉增温,使得该地区出现少云、少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另一方面热源增强在低层激发出气旋式异常环流,导致更多的南亚地区水汽向南海地区输送,造成印度洋上空云量减少,降水减弱同时海温升高的异常状态。该结果对观测中发现的近60年来热带印度洋显著增温,同时季风减弱的异常变化趋势给出了物理的本质解释。该研究于2016年在Climate Dynamics上发表。
文章链接
图1.历史资料中各气象要素全球变暖高水平状态(1999-2008平均)与全球变暖较低水平状态(1949-1958平均)之差:(a) GISS地表温度(单位: °C),(b) HadISST海温(单位: °C),(c) PREC降水(单位: mm day–1)。红点区域为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地区。
图2. (a)基于大气环流模式的加热试验(HEAT)减去参考试验(CON)得到的夏季降水异常和850hPa风场异常;(b)同(a)但为海气耦合模式的结果。红点区域为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