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环保部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共建自然保护区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潘旭临) 记者29日从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获悉,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27日至28日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会议,就共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生物多样性观测合作达成协议。中科院张亚平副院长和环保部黄润秋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对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六十年的发展,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在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日常监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保护效果,是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先进单位。

据悉,2013年4月,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在北京签署《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共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议书》,开启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共建工作。三年来,双方围绕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中科院发挥科研技术及人才优势,环境保护部发挥规划政策和资源优势,共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中科院和环保部共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新的保护措施和途径,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下一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建工作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各项制度机制,包括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以及规划计划审批制度,切实履行好职责;同时,要健全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双方要联合审批和监督实施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强中科院和环保部在自然保护区资金支持、科技支撑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成国际接轨的示范性保护区。

同时,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重大工程的落实,推动建设和完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解决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有效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就生物多样性观测开展合作。今后双方要加强部院联络,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观测方案,建立观测平台,开展常态化观测,实现数据共享,发布观测报告,联合开展人员培训和公众教育,推动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基础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水平。

与会专家表示,多年来,环保部与中科院在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积累了成功的合作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双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深化合作交流。一是继续做好共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工作,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二是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合作,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全面掌握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三是联合实施全国生态环境状况(2011-2015年)评估及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等项目,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