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粮食生产和市场预期情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全区粮食生产情况,准确把握后期市场走势,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组织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等5个粮食主产盟市价格部门,就粮食生产、种植成本、市场收购、土地流转,以及市场主体对后期粮食价格走势的看法等内容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走访、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形式。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盟市调查问卷5份、村民小组调查问卷25份、农户调查问卷120份、粮食企业调查问卷25份。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据农业部门提供资料:2013年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8409万亩,同比增加2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4596万亩,同比增加346万亩,增幅8.14%;小麦874万亩,同比减少39万亩,减幅4.27%;大豆920万亩,同比减少5万亩,减幅0.54%;稻谷127万亩,同比减少6万亩,减幅4.51%。由于今年春季播种期土壤墒情好于往年,农作物生长期雨水比较充足,并且没有发生严重的大面积自然灾害,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要好于去年,粮食增产预期比较明朗。农业部门预计今年全区粮食总产将达到530亿斤,同比增加24.3亿斤,增幅4.81%。其中,玉米总产预计 391.9亿斤,同比增加35亿斤;小麦预计总产36亿斤,同比减产1.7亿斤;大豆总产24.3亿斤,同比减产0.1亿斤;水稻总产13.9亿斤,同比减产0.8亿斤。此外,25个村民小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25个村民小组粮食播种面积为339818亩,同比增加3415亩,增幅1.02%; 粮食单产1154.77斤,同比略增0.36%。

(二)种植成本情况。由于2012年以来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今年全区粮食种植成本中的种子、化肥、农药支出与去年相比,变动不大。相比之下,由于农机需求和人工费用逐年增加,今年粮食种植成本中的机耕、机收和人工费用同比涨幅较大。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种植一亩粮食的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收、人工等6项费用支出分别为 60.22元、162.78元、14.56元、59.56元、87.22元、114.44元,与去年相比,种子、化肥、农业支出分别略涨4.43%、 3.53%、2.34%,机耕、机收、人工费用支出分别上涨11.67%、15.44%、14.44%。

(三)市场收购情况。截至调查期间,全区小麦收购已经全面展开,新麦上市收购价格高于去年,价格运行比较稳定。9月份全区小麦收购价格为128.95元/50公斤,同比上涨 5.35%。其中巴彦淖尔市小麦收购价格同比上涨6.62%,呼伦贝尔市小麦收购价格同比上涨11.11%。今年新麦收购进展缓慢。调查中了解到,以巴彦淖尔市为主的河套地区小麦受种植面积缩减的影响,农民惜售心理比较严重。巴彦淖尔市恒丰公司至9月底河套地区小麦的收购数量只有7000吨,不及去年的三分之一。呼伦贝尔市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小麦产量下降,农民期待小麦收购价格进一步走高,惜售心理也比较明显。当前新玉米、大豆、稻谷收购尚未全面展开。市场上陈玉米的交易数量不大,9月份全区玉米标准品收购价格为107.29元/50公斤,同比下降3.98%。目前部分玉米加工企业少量收购新玉米,含水 25—30%左右的新玉米收购价格约0.70—0.75元/斤。大豆、稻谷市场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状态。赤峰市稻谷开秤收购价格1.85—1.90元/斤,兴安盟稻谷开秤价格1.60元/斤左右。

(四)市场预期情况

1.市场供需预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今年全区粮食总产预增形势比较明朗,市场主体对后期粮食市场供需预期也比较明确。25家粮食企业中,认为后期粮食市场总体供需基本稳定的企业14家,占调查对象的56%;6家企业认为后期粮食市场供略大于求,占调查对象的24%;5家企业认为后期粮食市场供应紧张,占调查对象的 20%。由于不同粮食品种今年增产形势预期差异较大,市场对后期不同粮食品种市场供需预期不尽相同。调查的16家玉米收储加工企业中,11家企业认为后期玉米市场供大于求,5家企业认为玉米市场供需基本持平。与玉米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预期不同,粮食企业对后期小麦市场供需预期总体呈供应偏紧的态势。调查的 12家小麦收储加工企业中,7家企业认为后期小麦市场供应紧张,4家企业认为供需基本持平,只有1家企业认为供略大于求。3家稻谷收储加工企业普遍认为后期稻谷市场呈现供应偏紧的态势。2家大豆收储加工企业认为后期大豆市场将会供应偏紧。

2.价格走势预期。粮食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家玉米收储加工企业中,4家企业认为后期玉米价格总体会呈现略涨的趋势,占调查对象的25%;6家企业认为玉米价格会基本稳定,占调查对象的37.5%;6家企业认为后期粮价会小幅回落,占调查对象的37.5%。这一调查结果与近两年的粮食调查结果相比,预期玉米价格基本稳定和小幅回落的比重有所增加,而预期粮价继续上涨的比重有所下降。12家小麦收储加工企业中,7家企业认为后期小麦价格会继续上涨,占调查对象的 58.33%;4家企业认为会基本稳定,占调查对象的33.33%,只有1家企业预期小麦价格会下降,占调查对象的8.34%。3家稻谷收储加工企业均认为后期稻谷价格会小幅上涨。2家大豆收储加工企业认为后期大豆价格会小幅上涨。

(五)土地流转情况。近几年,随着一系列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实施,全区土地流转的规模逐渐扩大。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达22099个,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70万亩,占全区土地承包面积的18%。

二、调查中了解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品种结构矛盾突出。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工业和饲养业的发展,玉米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国家不断提升玉米托市收购价格。两方面的因素推动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玉米种植收益不断提升,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幅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玉米与小麦及其他粮食作物的争地现象非常明显。小麦及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全区玉米播种面积扩大345.5万亩,增幅8.12%;小麦播种面积减少40.4万亩,减幅4。42%;杂粮杂豆播种面积减少241.2万亩,减幅达21.19%。从产量上看,今年全区粮食总产预增25亿斤,其中玉米产量预增35亿斤,小麦、稻谷、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产量均预期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小麦、杂粮杂豆预期分别减产4.51%、19.86%。

(二)收储压力加大,卖粮难现象可能比较普遍。今年全区粮食预期继续增产,其中玉米产量预计增产幅度较大。但是,从2012年开始,区内玉米深加工、饲料加工等行业需求转弱,在玉米产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供大于求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2012年底部分玉米产区一度出现卖粮难现象。玉米收储加工企业观望意识转浓,在没有找到下家的前提下不敢贸然入市。这也使得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照托市收购玉米的压力增加,收储能力出现严重不足。粮食局提供资料显示,目前东四盟市社会总仓容320亿斤,国有企业仓容 133亿斤。7月底可用闲置仓容128亿斤,国有仓容40.2亿斤。预计今年仓容缺口80亿斤。西部七个盟市社会总仓容99亿斤,国有企业仓容72亿斤,7月底可用闲置仓容31.6亿斤,国有闲置仓容25亿斤。预计今年仓容缺口10亿斤。虽然到玉米大量入市还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社会可用仓容还会增加,但仓储能力远不能满足295亿斤玉米和20亿斤大豆的需要。预计今年秋粮上市后,大面积卖粮难现象可能会比较普遍。

(三)小麦减产,加工企业粮源紧缺。近几年,受种植比较收益偏低的影响,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今年小麦种植面积减少39万亩。东部以呼伦贝尔为主的小麦产区,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单产下降。中西部以河套地区为主的小麦产区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小麦种植面积缩减、产量下降,造成小麦加工企业粮源出现短缺。在巴彦淖尔市调查了解到,目前河套地区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恒丰面粉厂,年小麦加工能力为20万吨,主要以河套优质小麦为主原料,加工生产高品质雪花粉。最近两年小麦收购困难,粮源严重紧缺。恒丰公司今年自小麦上市收购至9月底只收购小麦7000吨,不及去年的三分之一。粮源紧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四)土地流转不畅,规模经营扩大难。主要表现:一是部分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有些农民生活工作在农村,有能力耕种一部分土地以满足口粮需求,因而不愿意流转土地;二是农民担心政策变化,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以后,难以收回,自己会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得不偿失;三是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性的法律约束,没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办法,当前的土地流转多为个人行为,虽然有书面协议或口头约定,但流转关系经常变动,流转关系缺乏稳定性。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土地流转不畅成为阻碍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紧缺。现存的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受缓慢,农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新技术更新换代较慢。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做好秋粮收购指导工作。针对今年粮食增产,新粮上市后,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卖粮难的现象,建议: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宣传引导,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稳定市场各方预期。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合理自主收购行为,适当加快新粮收购进度;二要加大投入,增加产区仓容、场地和烘干能力,加快临储玉米跨省移库进度,启动临储玉米区内移库,争取在秋粮上市前腾出更多的仓容;三是秋粮上市后尽快启动临时收储工作和延伸收购工作,提前设置政策性收购网点,以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四是密切跟踪玉米、小麦、稻谷等重要粮食品种收购形势和收购价格走势。

(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一要深入总结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通过搭建交易平台,加强宣传指导等方式,逐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手续,在坚持农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种粮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参与到粮食加工、流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的比较优势。三要加强农业科技组织建设,大力推广“农机直播、优质品种、土方测肥”等成熟技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品种,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种植效益。

(三)强化市场调控监管,维护粮食市场稳定。要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统计,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对粮食市场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先期调控,防止粮价大起大落。整顿粮食市场流通秩序,促进产销区购销有序衔接。减少收购过程中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在全国粮食储备体系的框架下,加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作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地方粮食储备在粮源调控和粮价调控方面的作用,确保粮食供给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