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后服务挽回粮食损失超2亿

自2013年四川省粮食局启动“川粮产后服务工程”以来,该省186个项目实施单位已经帮助种粮农民、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烘干清理粮食150万吨,为农民挽回粮食损失2亿元以上。

日前,粮油市场报记者在四川采访时发现,该省以“粮食烘干”为基础,先后建立起粮食银行、粮食加工等较为完善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既为农民、种粮大户等种粮主体减少了粮食受潮霉变、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还为他们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心为农催生“川粮产后服务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近年来,四川省在粮食种植、土地流转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4年,该省流转土地1484万亩,其中种植粮食的流转土地面积达492万亩,为保障口粮供给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通过土地流转在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同时,收获后粮食清理、烘干、代储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现,严重困扰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农民。如何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民利益,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粮食规模化种植的新需要,成为四川省粮食部 门努力探索的新问题。

在对农民、种粮大户、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四川省粮食局利用粮食部门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自2013年起在全省粮食主产区试点“川粮产后服务工程”。

从提供粮食订单生产、烘干清理、粮食收购、粮食银行、放心粮油销售等粮食产后多方位、全过程服务,到逐步把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农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载体,四川省粮食局开启了粮食产后全方位服务的探索与创新之旅。

在四川省粮食部门的努力下,各项目单位积极建设烘干、清理等设施,按照自愿原则处理农户新收获的粮食。同时,四川省粮食局还通过新发展“粮油专合组织”、开办“粮食银行”、开展“粮食检测和信息服务”等措施,为种粮主体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产后服务“香飘”川府大地

2013年,四川省粮食局投入500万元财政资金在广汉、仁寿、宣汉试点粮食产后服务项目。在夏秋季粮食收购中,3个试点单位累计帮助农户烘干粮食5万吨,清理除杂6万吨,开展粮食银行服务1万吨。四川省财政厅拨出6000万元在全省60个产粮大县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2014年该省财政再次拿出8800万元在全省启动88个项目单位;2015年省财政继续又拨出5000万元在全省启动50个项目单位。

3年间,四川省级财政共拨出1.73亿元,对每个项目单位给予100万元财政补助。在四川省各级粮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川粮产后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各地捷报频传。

2015年,广汉市开工建设的粮食机械化干燥集中处理点有35家,竣工的有19家,投入运行的设备达71台(套),全市当年新增粮食日烘干能力1680吨,总投资近2000万元。2015年采用机械化烘干的粮食达到了2万吨,不但实现了粮食提质增效,而且还促进种粮大户增收270余万元。 崇州市通过2014年、2015年大小春运作,烘储中心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种粮大户晒粮难、储粮难的问题,形成覆盖4000亩、辐射1万亩的收储、烘干格局。据初步测算,每亩可节约晾晒费用20元以上,4000亩累计可节约8万余元。 宣汉县现有固定式烘干设备4台、移动式烘干设备2台,日烘干能力达150吨。两年来累计为163户农民、2家专业合作社烘干整理水稻250吨、玉米317吨,比人工晾晒节约0.16元/千克,为农户共节省晾晒资金9.8万元。“粮食银行”累计开户261户,最高存粮数量达到390吨,为农户减少损耗31200公斤,为农增收8.42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105个产粮大县已初步建立起以粮食生产基地和种粮大户为服务对象,以烘干清理、专合组织、收储加工、两代一换、粮食银行为主要内容的产后服务体系。

记者手记

做粮食产后服务的“先行者”

“去年,我家农场收获16万斤玉米,因连阴雨无法晾晒,面临着受潮霉变的风险。宣汉县现代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及时对我家的玉米进行了烘干、清理,不但为我挽回了损失,还减免了烘干费用,感谢服务中心对我回乡创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这封简短的感谢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四川省宣汉县樊哙镇高台村玉米种植大户敬启才对“产后服务”项目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该省以“粮食烘干”为基础,先后建立起粮食银行、粮食加工等较为完善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既为农民、种粮大户等种粮主体减少了粮食受潮霉变、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还为他们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四川省,地处封闭的盆地,特殊的地貌使该省成 为我国年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之一。

每年5月份,四川开始进入多雨期,此时又恰逢农作物陆续成熟的时期。潮湿天气导致收获的粮食水分偏高,加上日照时间偏少,农户在粮食晾晒方面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因粮食受潮霉变遭受损失。

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四川省粮食局自2013年起在全省粮食主产区试点 “川粮产后服务工程”,规划2013~2017年5年内在100个县开展“川粮产后服务工程”试点,对每个项目单位给予100万元财政补助。

在四川省粮食局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地产后服务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崇州市粮食部门通过“三合一”筹资模式(集中省市粮食部门、地方政府及专合社资金),建设了15个粮食烘储中心,为专合社提供粮食产后全方位服务,此举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 高度赞扬。

虽然产后服务工程得到了上至国务院副总理,下至普通种粮农民的认可和赞扬,但面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等新形式、新变化,四川粮食人清醒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创新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新模式、新思路、新载体,才能适应农村土地加速流转、新型粮食经营业态不断涌现的新要求。

从2016年开始,四川省粮食局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项目单位进行补贴,要求项目单位须建设日处理不低于100吨烘干能力的烘干设施并配备必要的清理设备,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个项目单位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奖励。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四川省粮食局又在积极探索 “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县”等项目,力争成为全国粮食行业产后服务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版权声明:中国粮油网(网址:www.grainnews.com.cn)由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中心负责全面运营,其所发布的文章,除政策性文件外,凡是未标注作者来源的文章均为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中心原创稿件,我们的观点或许不够好,但也请保护我们的权益。凡未经授权转载者请务必一同转发我们的版权声明。业务电话:0371-68107650 小编微信:595000881

[责任wu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