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韩长赋:未来五年农业要搞什么?怎么搞?

2016年4月11日上午九点,由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主题报告,并围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回答提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请问“十三五”农业现代化面临什么样的环境?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十三五”农业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基础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二是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6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2.73∶1。三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四是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这些成就标志着“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二句话,要求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提出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如果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供给充裕、物价平稳,老百姓吃饭不愁,就能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强后盾。“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农业发展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句话,任务重。目前,我国仍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如果将“四化”比作一匹骏马,那么农业现代化就是这匹马的短腿,不及时加长补壮,就站不稳、跑不快。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补齐农业这个短板,实现“四化同步”,才能不拖全面小康的后腿。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亮点很多。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战略定位上,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对农业与小康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做出判断,进一步凸显了农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第二,在工作主线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着眼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三,在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这是推进“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到时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升。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我们总的考虑是,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通俗地讲,就是“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保供给,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保收入,就是让全国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保生态,就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十二连增”。但我也注意到,《纲要》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请介绍一下,“十三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答:“十三五”我们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要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依然不稳固,还存在很多隐忧。一是耕地数量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8%,而且时空分布不合理,西北地区有土没水、西南地区有水没土,水土资源不匹配。二是耕地质量下降。优质耕地占用较多,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凸显。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依然不强。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外比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信息化水平偏低,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还比较弱,油菜和甘蔗收割、棉花采摘等农机作业水平还不高。

“十三五”,我们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藏粮于地”,就是要抓住耕地保护这个根本,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藏粮于技”,就是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3、《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请问如何推进?

答:这几年,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我国农业产销不对路问题日益显现,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卖难”“买难”并存。“十三五”时期,关键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需要,做好加减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给,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使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当前,重点要抓好玉米、生猪、牛奶三个品种。

一是调减玉米。由于连年丰收、需求下降,目前玉米库存较多,需要适当调减。去年,农业部制定了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调减5000万亩以上,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调减玉米,重点是种养结合、粮豆轮作,发展青贮玉米和青饲料等作物,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二是稳定生猪。2015年4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在经历了三年低迷之后波动上行,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较大。预计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不会出现暴涨,四季度价格会趋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生猪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促进生猪养殖绿色发展,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既让老百姓吃得起,又让养殖户有钱赚。

三是提升牛奶。“奶瓶子”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奶业加快发展,牛奶品质不断提升。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对国产奶粉缺乏信心。今后我们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选育优良品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提质量、保安全、打品牌,恢复国人对国产乳业的信心。

此外,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我们将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使城里人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花摘果、体验农耕文化成为一种时尚,让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

4、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请问我国农产品质量状况到底怎么样,新形势下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稳中向好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一是经营主体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军万马搞流通,加大了监管难度。二是消费方式增加了风险。中国人饮食讲究“风味小吃花样多、一年四季吃鲜活”,活鸡、活猪、活鱼长途贩运,增大了潜在风险。

客观地讲,现在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发展阶段的集中反映。虽然不能做到零发生,但一定要坚持零容忍,即使有1%的问题,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千方百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产出来”主要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管出来”主要是依法严管、全程监管,搭建监管信息平台,建立追溯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5、近年来,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纲要》提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请问“十三五”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十三五”农业要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短板,坚持“合理利用”与“保护治理”并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绷得过紧的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减下来,使农业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要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就是要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坚决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利用起来。很多同志以为,农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于实际“污染量”。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而且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绿色工厂。所以,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下大决心解决,也不能脱离实情、过度渲染。

二是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重点是解决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东北黑土地退化、华北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促进农业生态修复。

三是实行轮作休耕和退耕还林还草。从今年起,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但这不是简单弃耕,也不是撂荒,而是为了保护良田沃土,实现永续利用。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轮作休耕办法。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退的主要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这些陡坡地粮食产量很低,退出来后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很小。

6、《纲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请问具体有哪些安排和考虑?

答:过去我们靠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承包经营解决了吃饭问题,这很难得。但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现代生产要素引入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十三五”时期,要在扩规模、育主体、提服务上下功夫。

扩规模,就是要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李克强总理讲,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是土地流转,也可以是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政府主要是搞好指导服务,当前要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育主体,就是要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绝不能排斥、忽视农民。“十三五”时期,要培育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提服务,就是要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是现代农业,越要发展社会化服务。“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小麦跨区机收、农机合作社代耕土地、“托牛所”、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都是比较好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7、“十三五”农业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请问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答: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十三五”期间要取得明显进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系统考虑、统筹推进、综合施策,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在财政补贴、金融保险、价格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财政补贴政策,要优化存量,逐步扩大增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金融保险政策,重点是要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的问题。完善价格支持政策,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对大豆、棉花,继续实行目标价格试点;对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改革,“价补分离、补贴农民”。但是,对稻谷、小麦这样的主粮,必须继续执行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第二,要处理好工农关系,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带动作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跟装备、技术、信息、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农耕文明的再生、农业产业的再造。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工业的反哺带动作用,推进工业资本积累和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农业倾斜,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更多地向农业流动。同时,要用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手段改造农业、工业化成果武装农业,实现农业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

第三,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前,城乡发展不协调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不平衡,城市像发达国家,农村像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更好发挥城市在市场、资源、要素、人才等方面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城乡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十三五”一定会在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联动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在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将展现新面貌、形成新格局、呈现新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