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浙北粮仓”筑起粮食“安全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其重要性从未减弱。

我市粮食安全工作

荣膺省“六冠”

如何一如既往并与时俱进地保障粮食安全?早在2015年初,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基于此,我省《关于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应运而生,并于2015年6月出台了《浙江省2015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方案》。据了解,该《方案》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定量考核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和收购、粮食储备落实和管理、粮食应急体系等4个方面,以量化打分的方式进行考核;定性评价则包括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推进“百万亩耕地雨水集蓄旱粮喷灌工程”、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市对县严格监督考核、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表彰等5个方面,由省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协调小组根据各地正常情况议定。

考核工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载体。2015年我市粮食安全工作根据年初《粮食安全责任书》明确的任务,继续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粮安工程”建设,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基础设施功能夯实,粮食市场平稳有序,较好地完成了省定各项粮食安全考核任务目标。据统计,2015年全市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198.77亿元,同比增长30.37%。粮食播种面积274.16万亩,同比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122.14万吨,同比上年增长0.5%;旱粮扩种面积2.76万亩。

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科技兴农”促进粮食生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完善水利排灌设施,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安工程”建设,提升粮食保供应急能力。这是我市在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方面奏响的“四部曲”。“保障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粮食部门的任务,它涉及粮食生产、耕地保护、水利建设和粮食储备等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令人欣喜的是,在2009年开始实施的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评中,我市已6次荣膺“优秀奖”。

多措并举

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3万亩、总产量121万吨的目标任务,保障粮食安全,2015年4月,嘉兴出台了《关于抓好2015年粮食产销工作的意见》,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等工作指明了方向。

回顾2015年,我市继续加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扶持,着力推进政策整合改革,切实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将种粮农资综合直补、大户稻麦直补、粮食订单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及水稻良种(育秧)补贴、水稻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到位,保证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支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在2015年出台的《嘉兴市本级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中,我市将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并探索建立多层次农业金融支撑体系。旨在加强粮食补贴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被誉为“浙北粮仓”的嘉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耕地资源日渐减少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做好“广积粮”这篇文章?嘉兴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晚稻高产创建“600行动”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晚稻高产行动,推广种植新技术,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7.18万亩,累计建成94.23万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41个、面积6.57万亩);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作为晚稻单产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的地级市,2015年,嘉兴继续实施晚稻高产创建“600行动”,着力扩大晚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覆盖面,加大对优质高产晚稻新品种(组合)的推广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粮经轮作、稻鱼共生等“千斤粮万元钱”稳粮增效种植(种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在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同时,我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升级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在“广积粮”的同时努力“积好粮”。

“藏粮于技”

提升粮食保供应急能力

长期以来,群众坚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思维,形成“藏粮于民”的传统,但民间藏粮原始粗放、浪费严重。如何“藏粮于技”,提升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水平,保证地方储备粮食“储得进、管得住、调得出、用得上”。2015年,嘉兴不断加大粮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储运体系,为“好积粮”修筑了一张安全网。

近年来,通过新建、扩建、改造,我市中心粮库硬件设施有了长足的进步,储粮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广泛应用。2012年起,一种新型“丰粮仓”在全市推广,它根据杭嘉湖地区中温与高湿的气候特点,增加了通风除湿功能,集实用性、创新性和经济性于一体。按每套储存1吨粮食(稻谷),年降损50公斤计算,全市每年可节约粮食200余吨,切实减轻了国家粮食收储压力,确保农民减损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是利国利民的“双赢”之举。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发放“丰粮仓”19000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已然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一旦发生应急事件或者连续受灾,如何才能保证粮食能及时调到需要的地方、调到困难群众手中?对此,我市不断完善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健全粮食安全应急网络,全市44个镇、29个街道落实应急供应点115个(省定103个,达到每个镇、街道均有1个的要求),应急加工能力1970吨/日(省定1600吨/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预计到明年底,全省市县级规模最大、库容量达10万吨的粮食储备库就将在秀洲区洪合镇大桥村建成使用,届时将全面满足市本级的粮食收购和储备需求。”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是政府必须做好的一件要事。今后,嘉兴将一如既往树立粮食安全风险意识,以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为抓手,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

    (文章来源:嘉兴在线—嘉兴日报 ,作者:记者 戴纯青 通讯员 谢樵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