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增信贷1.37万亿再超预期 小阳春可持续性存疑
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金融和社会融资领域同样强劲发力。央行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增量和新增信贷大幅增长,是支持经济驱动的重要原因,3月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等数据再度大超市场预期。
中国式杠杆转移
今年1月新增信贷巨量增长,2月出现短暂回调,3月再度超预期增长。数据显示,3月新增信贷1.37万亿元,较2月的7266亿元大幅增长,也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1万亿元。
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信贷的比例为69%,连续7个月占比超过六成。其中,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为5078亿元,占企业贷款的比例高达76%,连续3个月增长。居民中长期贷款为4397亿元,仅次于今年1月份,为历史次高值。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称,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是因为3月底专项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项目集中配套贷款,加上各类过去两年储备的大项目集中上马,公共部门加杠杆,基建稳增长托底的趋势仍在延续。居民中长期贷款高增长与房地产销售改善直接正相关,反映出居民部门加杠杆,房地产去库存延续;当然,房地产销售回暖也直接带动开发商加紧开工进度,带动融资需求回升,对企业部门信贷高增长亦有贡献。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称,今年前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7%,好于市场预期,这主要就来自基建和房地产等支撑。其中,3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从前两个月的15.7%升至2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前两个月的28.2%升至37.7%。
今年一季度由基建和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增长,实则反映出的是“中国式的杠杆转移”。李奇霖分析称,需求羸弱会导致企业部门被动加杠杆,再融资引发的滚动债务积累会吞噬资产负债表,维系企业的高债务必须要依赖企业收入端的改善。因此,企业高杠杆对手方只有公共部门和居民部门,恰好这两者也有加杠杆的空间,存在着杠杆转移的可能性。
“公共部门加杠杆对应的就是基建投资的扩张,居民部门加杠杆对应的则是房地产去库存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回暖。”李奇霖说。
3月除新增信贷规模超预期外,社会融资增量同样发力迅猛,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34万亿元。分项来看,表内外融资、直接融资全线回升。其中,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6954亿元,较1月的历史高值增长52%,接近2015年月度均值的3倍。
经济小阳春可持续性存疑
虽然一季度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表现抢眼,但这种靠信贷驱动的经济“小阳春”的可持续性也令市场疑虑。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考虑到一季度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的大规模增长,信贷对经济的驱动仍将继续,预计二季度将是年内经济和通胀的高点。然而,经济的可持续性和信贷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经济企稳仍然是靠基建、房地产的刺激,经济的内生动力不强,地产限购政策会导致此轮地产周期的推动作用低于预期。预计三季度后经济会再次转为下行,小阳春不会持续太久。”刘东亮称。
陈健恒也称,市场的分歧不是在于经济是否好转,而是这种好转的质量和持续性。从供给侧改革无缝切换到需求侧刺激,虽然获得了经济的阶段性改善,但经济结构改善和经济回升的长期持续性依赖的是改革,而不是短暂的旧模式下的刺激。因此,未来改革的推进仍至关重要。
“3月份房地产和基建的强度高于预期,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透支的现象,未来回落的可能性也会越大。预计房地产和基建增速将在下半年放缓,届时还需货币政策放松以及财政加快支出,以稳定经济动能。”陈健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