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选角、票房预测,大数据如何改变中国电影?

近期,网上对“3.8女生节”VS“3.8妇女节”展开了热烈讨论,笔者发现代社会越来越倾向赋予“3.7女生节”年轻、时尚的定义。而从商业角度来讲,年轻女性的消费能力愈发强劲,3月3日,百度糯米发布了O2O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女性O2O生活服务消费以62%的比例远超男性,而女性在电影消费上占比更是高达71%。

3月6日,艺恩网发布《中国影市观察》报告,通过对2015年全年票房走势分析也佐证了百度糯米电影的数据,并以百度糯米连续三年拉动女生节前后票房,成功造档为例,指出在线电影电商平台凭借“互联网+”打造电影新档期的高度可能性。伴随着O2O平台的流量红利,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互联网的宣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粉丝营销能力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电影行业,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大数据电影时代。

实时票房数据平台上线丰富了数据源

2015年10月隶属于广电总局专资办的实时票房数据平台上线,几乎覆盖了100%的院线,是国内唯一精准的电影票房数据来源。尽管只能做到每晚9:30更新,但已经迈出一大步,对于大数据在电影行业发挥威力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数据要起到作用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价值数据。数据越全面、更新越及时,就越有价值。之前电影相关的大数据更多是从侧面,例如用户搜索指数来了解电影市场;关于票房本身的数据则存在于不同的在线订票平台手里,这些平台之间数据并不是互通的,所以各家有各家的数据,只能基于市场份额揣摩票房,但实际出入会比较大,因为营销策略问题,不同电影在不同平台的票房差异非常巨大。尽管之前还有不少第三方票房数据公司,但都不够权威,甚至有虚报数据的情况发生。总之,广电总局的实时票房更加权威、全面和实时,成为电影大数据的一大重要数据源。

当然,任何大数据的应用都不会只是基于单一数据源,只有不同数据源交叉挖掘才会有更大价值。

对于电影而言,与之相关的大数据还有:

• 电影本身的舆情数据,例如关于电影本身、创作人员的搜索和话题等等;

• 电影票的销售数据,鉴于在线订票占比已近八成,所以这部分数据是很全面的;

• 电影观众的数据,一部电影的观众画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地域分布、兴趣表现等等,都可追踪;

• 观影习惯的数据,观众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看不同类型的电影,看电影前后有一些行为例如聚餐、打车、开房等等。

这些数据现在都有越来越多手段拿到,因为各行各业都在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的一个产物便是一切都在数据化。总之,电影相关的数据是越来越多了。

大数据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重要工具

基于上述种种电影相关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就可以发现一系列规律、形成一系列分析结果,给电影产业不同环节的角色提供决策参考,形成最终解决方案。关于电影的大数据产品至少会有以下几类:

1、票房预测:基于过往电影票房数据规律,结合当前电影相关的舆情、搜索等数据,可对某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进行票务预测,类似于天气预报,未卜先知;

2、精准营销:通过用户画像数据、电影销售数据、观众习惯数据等,去帮助一部电影去发现其特定的用户群,指导电影发行公司进行精准营销。贾樟柯的电影和冯小刚的电影,肯定会有不同的受众群体,首映会在哪个城市哪家影院办,平面广告贴在哪个公车站,向谁推送衍伸品广告,都将基于数据做决策,而不是经验或者随机。

3、C2B创作:过去都是电影创作者先有灵感再生产电影,大数据时代则是反过来,根据用户关注度去创作,尤其是电影进入IP时代之后。一部网络小说在哪些人群中比较火,就面向这个人群生产电影,然后根据其偏好选择特定的演员,甚至为其定制一些剧情,就是这样的思路。在电视剧方面《纸牌屋》就是利用大数据的静待你,其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实现了C2B生产。有了大数据,电影在IP选择、剧情设计、导演和演员选择甚至是定价上,都会采取C2B模式。

4、电影推荐:中国电影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同期上线的电影数量已越来越多。该引进哪些国外电影、院线该如何排片、用户应该选择哪部去看,都可基于大数据进行推荐。尤其是在用户电影推荐上,电影是一个长尾市场,尽管少部分明星电影是大家都喜欢,但还有一些电影是属于特定群体的,这时候如何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让观众选择到喜欢的电影呢?过去基于媒体、基于点评的机制不一定受用了,尤其是水军充斥网络的背景下,这时候基于大数据的电影推荐可能会更加靠谱。

这些都是电影行业基于大数据的常规应用,数据有了,相信人们会从中挖掘出更多『宝藏』,产生许多我们见所未见、意想不到的创新应用。

大数据对于中国电影生态有着重大价值

互联网给中国电影产业插上翅膀,腾飞了一次,也给中国电影打好了数据基础。接下来大数据会继互联网之后,再一次帮助中国电影腾飞。大数据对于电影生态不同环节而言,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1、 对政府决策:基于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不论是交通还是卫生还是教育,诸多领域政府部门都讲究科学决策,一个重要依据便是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借助于大数据做决策,例如交通规划开始重视交通大数据了。电影主管部门未来或许会更多利用电影大数据尤其是票房大数据去进行顶层设计,在电影进口政策等方面参考大数据结果,开始尝试利用百度电影大数据等工具。

2、 对投资者:提高资本效率,烂片将更少

电影行业进入黄金时代,自然会吸引许多资本进入。投资者选择投资哪种类型电影、选择投资哪个创作团队、选择投资哪一个IP,这些在过去都是凭感觉和经验。有了大数据之后,投资人清晰地知道哪些IP更受欢迎,哪些创作团队更有潜力,哪种类型电影更迎合当下趋势,进而做出更加精准的投资决策,避免资本涌入到一些没潜力的团队或IP进而造成浪费。这对于整合电影行业而言无疑是起到了提升资本效率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投资者越来越多是互联网玩家,BAT、乐视等内容巨头都开始投资电影。2015年上映的《消失的凶手》就是由乐视影业、百度糯米和淘宝电影联合投资,并建立了实验室,通过大数据做的投资决策,以及精准营销等环节。

3、 对创作者:不再闭门造车,知道为谁做电影

有一句话是:未来所有创意产业都是数据产业。创意这一本身感性的事情,正在变得更加理性,科技、数据都被应用进来。电影创作者有了大数据参考,知道市场和用户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进而有针对性地创造,而不是闭门造车,避免过去许多导演的自high型创作,做出了自以为很牛逼的作品却曲高和寡。 “过去主要是考虑如何把作品内容做的更好看、更艺术化,但现在创作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研究,要考虑市场和数据。”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在2015年百度世界说过这样的观点印证了电影创作者拥抱大数据的趋势。电影是一个长尾市场,利用大数据,面向特定用户群做好作品的几率更大。

4、对发行方:节省每一颗子弹,快速找到观众

电影创作完成之后,要分发到更多观众,这是宣发环节做的事情。未来没有票房的电影不会是好电影,在专业化互联网营销手段的支持下,就连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都能拿到3000万票房。过去为什么贾樟柯电影票房不好?不是因为拍得不好,不是因为文艺片太窄众,而是没有匹配到对应的受众,说白了,电影宣发没做好。有了大数据之后,电影宣发可精准地瞄准受众,而且比过去铺天盖地做广告成本可能还更低。《我的少女时代》、《万万没想到》、《寻龙诀》、《老炮儿》、《小门神》等多部影片都熟稔应用了互联网营销,与百度糯米等开展大数据合作,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5、对观众:省钱省时间,只看好电影

大数据帮助电影管理房更科学决策、帮助投资者投资更好的电影、帮助创作者创作好作品、帮助发行方降低成本,最终实际上已给观众带来实惠。大数据还能基于口碑等大数据给观众更好的电影推荐,避免观众被水军误导浪费金钱和时间。总之,大数据帮助观众享受更适合自己的好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在2015年尝到了大数据的甜头之后,2016年必将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所有电影、电影产业各个角色,都会用好大数据这一工具。继互联网之后,大数据帮助中国电影再一次腾飞,成为中国电影的“二级火箭”已成必然趋势。

欢迎加入本站公开兴趣群

软件开发技术群

兴趣范围包括:Java,C/C++,Python,PHP,Ruby,shell等各种语言开发经验交流,各种框架使用,外包项目机会,学习、培训、跳槽等交流

QQ群:26931708

Hadoop源代码研究群

兴趣范围包括:Hadoop源代码解读,改进,优化,分布式系统场景定制,与Hadoop有关的各种开源项目,总之就是玩转Hadoop

QQ群:288410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