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两浮”弊病 农机行业大有可为
发表日期:2016-04-15 03:19PM 阅览次数:
资料图
尽管这一增速低于往年,但在整个机械行业堪称一枝独秀。不过光鲜的数据背后亦难掩行业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农机行业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但浮燥、浮夸的现象仍然存在;急于求成,急于赚钱而走向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农机行业知名专家、农业机械杂志主编刘振营3月31日在一场论坛演讲时直陈行业存在的问题。
刘振营认为,农机企业必须耐得住寂寞,而且要耐得住长期寂寞,否则很难成功。在他看来,本土品牌存在着一个并不大的时间机会,必须抓住机遇寻求突破。
问题不少
目前,中国农机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农机巨头的竞技场。国际上大的农机跨国公司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以及日本的久保田、洋马等,都已来到中国。
“对于任何一种农机产品,几乎不可能一家独享。特别是稍微有点销量的产品,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刘振营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国内农机企业从整机到零部件,有一定规模的约1万家,但大多处在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领域,竞争也非常激烈。
刘振营认为,中国农机行业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62%,这个水平似乎比较高了。但这个水平指标是指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主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在刘振营看来,农机化水平并没有质量概念,也就是说,不管耕深多少,都是100%。不难看出,首先我国目前的农机产品是以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作业为主,其它作物以及其它作业,水平很低,产品也很少。其次我国目前的主要农机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产品质量普遍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农民经济条件还比较差,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所致。
刘振营指出,农机行业是不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不仅包括制造商和经销商用户,农机行业还涉及很多其他行业没有的行政管理部门。农机行业面对的用户则是弱势群体。农民赚钱比较困难,而农机企业要从农民那里赚钱,就更加困难。另外,农民购买农机产品不只是购置生产工具,更多意义上是购置赚钱工具,是一种投资行为。所以,企业所生产的农机产品,一定能让农民赚到钱,才能让农民认可,这样的产品才有可能打开市场。
此外,国家财政每年给众多购买农机产品的农民补贴。中央财政从2004年的0.7亿元逐年增加到去年的230多亿元。购机补贴政策几乎年年变化,对企业农机产品的生产及研发计划往往造成冲击。中国的农机市场早已是“补贴”主导的市场,刘振营提醒企业要去研究补贴的规律和问题。
鉴于此,刘振营认为,农机行业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农业机械是硬装备,必须稳扎稳打地、踏踏实实地做。干农机必须耐得住寂寞,而且要耐得住长期寂寞,才可能成功。
八年理论
在刘振营看来,要做成功一个农机产品,从开发出第一台样机到成批量生产,大约需要八年时间。天津的勇猛机械和浙江的星光农机是本土品牌两大榜样,这两个企业从开发产品到盈利,都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十年磨一剑”。
资料图
他2002年去星光调研时,该公司年产销量只有几百台,但通过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得知星光是一家踏踏实实做产品的企业,他们宁愿选用贵一点的零部件,也要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就这样,星光经历了十年的以专注产品为指导思想的奋斗后,终于成功了,目前国内水稻收割机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口碑都很好,而且2015年企业已成功上市。
勇猛机械也是本土品牌的榜样。王世秀父子十多年前进入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几经周折几易工厂,产品经历了数次的升级改进,如今成长为玉米收获机行业的排头兵,甚至超越了世界500强在中国玉米收获机市场的业绩。王世秀的工匠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回报。
与其他机械产品不同,农机产品有自身的特点。
从农业机械作业特点来看,农机作业对象一般为生物,例如,播种面对的是有生命力的种子,中耕、除草和插秧作业面对的是禾苗与杂草,甚至粮食干燥也同样是有生命的籽粒。作业物料涉及化学品,例如,农机作业中会遇到塑料膜、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和有毒物品。此外,作业条件千差万别,我国地域广阔,农业情况复杂,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非常复杂。如,各地气温气候、地形地表、地块大小、作物品种、种植习惯等差异非常大,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非常高,产品的品种也必然要多。
从产品特点来看。与工程机械相比,农业机械更多地是在移动作业。而且作业速度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与汽车相比,农业机械不但要在更恶劣的地面上行走,还要进行很大强度的作业。而且作业中,因为作业对象是生物,还必须要小心翼翼。此外,农机产品使用的季节性较强。例如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期比较短,只有五天左右,如果机器出现故障,机主损失很大。即使跨区作业,耽误时间就是耽误挣钱,对机手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前景可期
刘振营认为,农机行业的前景可期。首先,跟其他装备产品一样,农机产品必将向高端迈进,国内企业存在着一个不大的时间窗口机会。例如,拖拉机向动力换挡和自动挡技术升级。尽管这是必然的,但在我国普及还有个过程:一是土地流转需要时间;二是农民提升素质也需要时间。这就给了本土品牌加紧研发提供了一个不大的机会。
其次是网络机遇。“互联网+农机”是信息化的机遇,也是自动或远程控制的机遇。例如,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快更准确地使企业与用户对接成为可能,用户订制和参与组装成为可能,企业对机器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服务成为可能。不远的将来,制造出互联网农机产品也成为可能。
此外,全面机械化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农机行业目前提出了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的目标。所谓全程就是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所谓全面机械化,就是所有作物和所有地区的生产过程都实现机械化。其实,这是行业和企业扩大产品线的机遇。据说,国际上有大约7000多种农业机械产品,而我国只有3000多种。这就是产品线机遇。例如,我国的丘陵山区农业装备还比较落后,高端的果蔬机械装备还没有起步,产前、产后的机械装备还有不少空白等。
刘振营特别提到,很多国内产品仍然存在着能用、便宜、易坏的问题。因此,不仅创新改进现有加工工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存在着一定机遇。一些农机关键零部件攻关也存在着机遇。例如,打捆机的打结器,世界上只有一家企业的产品达标,很多企业仿制都过不了关。采棉机上的摘棉绽,在用的采棉机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摘棉绽,目前依赖进口。如果哪个企业能通过技术攻关解决这个难题,不但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会打破国外垄断,为用户带来更多实惠。
(陈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