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7-2成为黄淮海玉米育种的瓶颈

只从1996年堵纯信把郑58与昌7-2结合在一起,在四平头×BSSS杂优模式中,就成了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峰。尽管十几过去了,无数的玉米育种者组配了数不尽的组合,全国也审定了很多郑单958的模仿品种,竟没有一个真正超过它。究其原因一是这两个自交系水平太高,很难超越。二是这个组合几乎是绝配,其中昌7-2的优点在组合中得到充分发挥,而其缺点却被郑58给很好的掩盖或者说抵消了。比如说昌7-2前期根系发育差,而郑58的根系前期发育特别快;昌7-2穗位太高,而郑58的穗位特别低;昌7-2在黄改中属于晚熟自交系,而郑58早熟性非常突出,郑58总是恰如其分的弥补了昌7-2的缺陷。

目前在四平头×BSSS杂优模式育成的品种中,由于昌7-2的配合力高,抗性好,所以尽管母本各有不同,但父本却高度一致,就是大部分都是昌7-2或者昌7-2的改良系(这些改良系也与昌7-2大同小异)。由于郑58太超前,超越太难,再加上母本自交系选育时要考虑同时解决父本自交系的上述缺点,这样就把母本的选育范围限制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没有回旋的余地,加大了母本自交系的选育难度。我想这也是我们难以超越郑单958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适合我们今天对昌7-2的评价。因此从目前黄淮海育种的现状看昌7-2已经成为黄淮海玉米育种的瓶颈。

要想打破这一瓶颈就是要彻底的改良昌7-2。要改良昌7-2就要了解昌7-2有哪些主要优点和缺点。昌7-2的优缺点可以大体罗列以下几条,优点:1,配合力高;2,兼抗多种病害,比如高抗青枯病,中抗南方绣病、大小斑病、粗缩病;3,耐密性强。缺点:1,前期根系发育慢,不抗倒伏;2,穗位过高,而且遗传传递力强;3,成熟期偏晚,脱水较慢;4,秸秆坚韧度较差。

改良就是在尽量保持其主要优点的前提下,解决其主要缺点。育种不是加减乘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个目标不求完成,只求接近,而且有时某些缺点改良时要以放弃一些优点作代价,这时只能是权衡利害做出选择。正如有的网友所说,很多优良的自交系都伴随着一到两个明显的甚至严重的缺点,因此对昌7-2改良自交系的要求也不能求全责备。从某种意义上讲求全责备就没有品种。

现在改良昌7-2要站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改良昌7-2用旅系 解决不了早熟脱水问题,用黄改系实践证明也难有大的突破,本人建议可把德国早熟玉米材料做为一种选择,如加大选择的压力,选出一个接近目标的自交系并非完全不可能。

在我的心目中改良后的昌7-2应该是植株较矮,穗位较矮,节间较长,成熟期比郑58略早。我相信有了一个新的改良后的昌7-2,黄淮海的玉米育种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只是个人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个想法,因为条件所限写以前没有与别人交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网友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