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发现大灵猫小鼷鹿等濒危物种
记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获悉,在西双版纳勐腊县东北部的中国-老挝跨境区域开展的野生动物资源联合调查中,研究人员拍摄到云南省首张大灵猫野外活体影像。小鼷鹿亦首次在该区域发现。本次调查中,小鼷鹿出现在勐腊县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海拔接近1000米,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小鼷鹿出现在海拔超过700米的区域,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小鼷鹿分布海拔不会超过600米。
据该保护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郭贤明介绍,自2015年夏季开始,西双版纳东部边境生物多样性走廊带大中型兽类本底评估和保护项目启动,研究人员开始对这个中老跨境区域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现状展开调查。近日,对过去一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回收和分析发现,共计记录了其中包括小鼷鹿、大灵猫、亚洲金猫、豺、亚洲黑熊等23种珍稀濒危物种,并获得大量珍贵科研数据及影像资料。
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科学总监、北京师范大学冯利民博士也是项目成员之一,据他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的大灵猫分布急剧减少,绝大部分地区的种群已经消失。甚至在过去数十年间,野外未发现大灵猫在中国境内存活的直接证据。直至近两年,仅在西藏墨脱地区陆续发现少量大灵猫存活的证据。
此次被发现的小鼷鹿是中国境内最小的鹿科动物,它保留着很多鹿类原始特征。此前的研究和调查认为,在中国境内,小鼷鹿仅出现在勐腊县中部的以南区域,栖息于勐腊县的南腊河沿岸低海拔区域的狭小范围内。
冯利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次调查结果将小鼷鹿的物种分布地理北限进一步向北扩展,表明该物种在西双版纳乃至中国境内分布范围要比之前了解的要更广泛,勐腊县东北部的中老跨境区域高海拔的南腊河上游区域可能存在小鼷鹿的重要栖息地。另外,由于中国境内分布的小鼷鹿分类地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关于小鼷鹿的生态学研究在国内外也一直匮乏,这次调查发现的小鼷鹿新分布区将为该物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样地。”
当记者问及他们之后要做的工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杨鸿培说,本次调查在短期内能够在这个区域发现众多的物种,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和众多的食肉动物依然存活于这个区域,凸现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极大丰富性和该区域仍保存着较完整的生态系统食物链,表明该区域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科学发现有待大家进一步去探索。接下来,他们将计划开展进一步的全面调查,摸清该区域乃至西双版纳境内生物多样性的全面现状,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由于经济发展、人为干扰的破坏,尤其是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张,在近几十年内,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碎化严重。西双版纳境内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原始森林目前主要集中在面积不足3000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
目前,在本次调查的勐腊县东北部中老跨境区域,仍然保留着约500平方公里的一片完好的天然森林,这里可能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急需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和紧急保护行动。同时,该区域与老挝北部的森林是山水相连的整体,是大湄公河(澜沧江)次区域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廊道,急需中老双方在该区域开展更深层次的跨境联合保护工作。
本次西双版纳东部边境生物多样性走廊带大中型兽类本底调查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易武管理所和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CFCA)联合开展,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澜沧江保护基金”提供项目资助。
附图:野外调查影像资料
本次调查记录的大灵猫活体影像
本次调查记录的小鼷鹿影像
本次调查记录的豺活体影像
本次调查记录的亚洲黑熊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