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配置优质小麦杂交组合

玉米生产供过于求,且进口玉米到岸价较低,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遭受较严重的影响,加之供给侧改革、镰刀弯区域种植结构调整(调减玉米,增加大豆、杂粮、牧草),今年种植面积调减几乎确定无疑。小麦生产供需基本平衡,需要调整的是结构,即增加优质麦的比重以满足人民需求。

其实,对于小麦育种人来说,供给侧不改革,我们依然需要增加优质麦组合的比重。这是市场决定的,老百姓需要,这才是根本动力,供给侧改革你改或者不改,需求它就在那里。

满足这个需求则是个系统问题,不是小麦育种人说了算的,不是小麦育种人配置了优质麦组合、选育出优质品系就能完事的。需要的是,小麦育种人先拿出优质玩意儿来,没有符合需求的优质玩意儿,说什么都白搭。

我的试验田旁边,有种植大户接受面粉企业订单种植新麦26的,每斤收购价加2毛钱。可惜,今年新麦26受冻较严重,这就给了我们配置杂交组合的一个明确信号,能不能选择出一个品质不低于新麦26的表现但比较抗冻的新品系来?能否同步改善新麦26其他方面表现而同时不降低其品质?诸如此类,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我个人有个偏激的观点,即高产类型如果不具备突破性,则没多大的市场价值。原因是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品种,不差我们没突破性的这一个。一个高产品种比对照产量高5%,已经算是高不少了,但对于农民来说,一亩地多打50斤,有什么吸引力呢?不如株高低点、抗寒性好点,如果能再少点白穗、锈病轻点,那就perfect。今年我们注意农民眼馋试验田里青枝绿叶抗寒性好的小麦品系,所以,高产类型往适应性方向发展发展可能较好。限于审定制度对产量的要求,既高产又适应性好的挑战较大,其挑战性可能大于培育平产的优质类型,所以,还是多配优质组合可能更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