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机全方位为水稻“服务”
新型农机全方位为水稻“服务”
□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压草埋茬式旋耕打浆平地机、实时配方混合施肥机等多种新型农机装备,让水稻生产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日前,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朱德泉向记者介绍。
我国水稻生产分布广阔,不同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不同,对行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地区,水稻由于种植品种和种植条件不同、分蘖能力不同,对插秧机行距的要求也不相同。
“水稻宽窄行种植可以有效提高水稻通风透光性能和光合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普通水稻插秧机作业行距固定。”朱德泉说。
针对水稻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条件的差异性,朱德泉领衔的水田机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
“这种插秧机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插秧行距和水稻宽窄行种植,满足了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种植模式等对水稻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的农艺要求,改变了水稻传统机械栽插方式,实现了机插密度大幅度可调,提高了插秧机的农艺适应性和使用效率。”朱德泉说。该机器行距无级可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制种是杂交水稻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准直接影响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了使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父母本必须有一定的播差期,不同品种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秧苗移栽行距基本在180mm以下,而父本秧苗行距要求在290—295mm。
“目前市场上杂交水稻制种插秧机行距最小为180mm,且为等行距,只能插小苗,无法满足杂交水稻父母本大小苗同时移栽要求,杂交水稻制种仍采用父母本分别播种、移栽的人工制种方式,工序繁琐、劳动强度高、耗工量大、制种成本高,制约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规模化发展。” 朱德泉说。
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可以同时移栽杂交水稻父本钵体苗和母本毯状苗,保证了父母本的播差期和父母本秧苗的行距,提高了杂交水稻制种效率和制种机械化水平、降低了制种成本。
水田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水稻插秧质量。而秸秆灭茬还田质量直接影响水田耕整地质量。“但我国目前秸秆灭茬还田和耕整地机具功能单一、作业质量难以满足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求。”朱德泉说。
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压草埋茬式旋耕打浆平地机,可以实现压草、埋茬、整地、打浆、平地等“五位一体”的功能,满足水稻机械化插秧整地的要求,提高了水田耕整地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我国水稻生产施肥多以撒施为主,肥料施用量大,环境污染大,而且没有依据测土配方和作物生长对肥力的要求进行实时配方施肥,施肥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不同营养成分的要求,肥料利用率低。”朱德泉说。
为此,朱德泉团队研制了一种实时配方混合深层施肥机,可以根据测土配方和作物生长不同时期对不同营养元素肥料的要求,实现氮、磷、钾实时配方混合,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将混合好的肥料施于适当深度的土壤中,有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满足了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养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