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稻种植概况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上)

水稻是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原产于低纬度热带,要求短日、高温,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有种植。它和小麦、玉米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全球的稻米为主食人口占50%以上。

2003年各种谷物(Cereals)作物产量结构


种植面积

亚洲是世界水稻生产的主要地区,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90%左右。其中,印度的水稻种植面积最多,2009年达到62775.0万亩,亩产213.0公斤,总产13370.0万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居第二位,2009年水稻面积为44822.4万亩,亩产438.8公斤,总产达到19668.1万吨。

2009年,欧洲地区种植面积为1002.6万亩,总产410.2万吨。非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4075.0万亩,总产2451.2万吨。大洋洲地区种植面积为53.8万亩,总产28.7万吨。美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11093.8万亩。

2009年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分布


出口国

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度、 美国是全球水稻出口大国,由于近二年泰国提高了大米收购价格,该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2008-2010年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


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是生产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作物,人均耕地少,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战略选择。我国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1/3,2010年全国水稻4.48亿亩,平均亩产439.5公斤。稻谷产量占40%,主要食用稻米人口占60%。

我国水稻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14.5亿亩,占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30.5%;年平均危害损失520万吨,占粮食总损失的53.5%。近年来我国及时有效控制了“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螟虫的危害。水稻已经成为用药防治面积最大的作物。 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应用高效药械,改进施药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提高安全科学用药水平。

2002-2012年水稻病虫害危害稻谷损失


水稻病虫害及用药原则与措施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新特点

一是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平均发生面积分别比 20世纪90年代初明显上升。

二是重发生频率升高。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迁入峰次、迁入量都有所提高。

三是过去次要的或新的病虫害危害加重。如稻水象甲、干尖线虫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齿叶矮缩病、稻曲病。

四是后期病害发生严重。

(二)水稻病虫重发原因分析

一是气候变化。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大,极端气候增多,有利于虫害发生及病害流行。

二是水稻品种布局。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种植,缺少优良的抗病、抗虫品种,利于病虫大面积暴发、流行。如一些品质好的优质、专用稻,容易引起白背飞虱、稻瘟病等发生频繁。

三是免耕和机械收割。免耕方式提高了越冬虫源的存活率,机械收割留置田间的稻桩较高,增加了螟虫类钻蛀性害虫及灰飞虱等越冬虫源基数。

四是种植结构与肥水管理。密植、高水肥尤其是偏施氮肥等高产栽培措施、一家一户承包方式及种植多样化,形成大量桥梁田等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发生。

五是抗药性。病虫害一旦对主要农药品种产生抗药性,必然会引起这种病虫害的暴发与猖獗危害。2005年褐飞虱因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而暴发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