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助力农业现代化

眼下,春暖花开,春耕在即。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疾步前行。“互联网+”将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力加速器,“互联网+”将有力促进农业资源、生产、科技等各方面信息全方位迅速渗透到农村一线,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盲目生产和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能有效地推动各类农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业各环节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生产率,甚至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供需可知”,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这一老大难问题。

最近,吉林省返乡创业联盟的女大学生的创业故事火了起来。这些女大学生搞养殖、搞稻米种植,通过淘宝店、微店营销,在黑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她们的故事反映出“互联网+”给农村、农业带来的活力。但这些姑娘也透露了“互联网+”在农村起步的艰难、与农业结合的艰辛。农村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电子商务,但农民负担不起前期开店及相关费用,自己又不懂,农村电商物流成本高且不便利。

目前,农业分散经营的传统性特征尤其突出。作为政协委员,在调研中跟农民座谈也发现他们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兴趣并不浓厚,更多农民知道上网,却不知道如何让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很多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薄弱。在农村,光纤入户覆盖的“最后一公里”还未畅通;受制于交通条件、人才缺失,广大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扎实推进。既要促进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推动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树立互联网意识,特别要让农民了解互联网,还应注重顶层设计,各地政府制定明确的行动规划,突破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利用各类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应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宽带、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实现光纤到农户的全覆盖,要进一步降低信息资费标准,让广大农民都愿意用、用得起、用出效益。此外,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迫切需要一批既懂现代信息又懂现代农业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服务人才。因此,建议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应用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和待遇落实机制,吸引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网络信息人才投身“互联网+”农业。

(本报记者 潘 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