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夏粮:加强小麦中后期三大管理
发表日期:2016-04-06 04:22PM 阅览次数: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认为,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已成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今年春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西部偏少,江南出现春季连阴雨及倒春寒,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春涝。夏季,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降水将明显偏多,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受全球气候变暖与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更频繁出现。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2016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7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大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西北、西南麦区重发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虫口密度大,纹枯病和白粉病在各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叶锈病上升趋势明显。
在当前粮食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状况下,如何确保夏粮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再过两个多月,小麦就将收获,在5月前后小麦开花期(一周左右)的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重点防治,5月底到6月初的小麦倒伏和穗发芽重点防治,是小麦后期管理的三大重点任务。虽然我国黄淮小麦主产区前期有很好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但如果小麦后期穗部籽粒遭遇赤霉病等病虫害和干旱、多雨、倒伏等胁迫,则将大幅度减产、功亏一篑。
首先,小麦抗倒伏需要科学防治方法。笔者建议,合理运用化控技术,针对旺苗田要喷洒壮丰安、矮壮素、助壮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磷钾肥液。不仅能控制小麦旺长,防止倒伏,增强抗逆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光合效率,结实早、籽粒重。
在小麦三叶期和起身期,每亩喷洒15%的多唑效13克兑水10千克的多效唑溶液50~75千克,或在小麦拔节后1~3节伸长时,喷洒有效成分50%的矮壮素200倍液,也有抑制株高,防止倒伏作用;或在小麦起身时,亩用15~20毫升25%的助壮素兑水40千克喷雾,在小麦扬花期,每亩用8~10毫升25%的助壮素兑水50千克加0.2%~0.4%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雾;或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壮丰安30~35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洒。小麦生长中后期,以5%草木灰浸出液喷施2~3次,对防止和减少倒伏危害也有明显作用。
在小麦灌浆中后期,遇到长时间阴雨,同时伴随阵风或大风,是小麦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如果遇到干旱宜小水地面管灌,不要喷灌;应注意在大风大雨之前不能浇水。遇到多雨涝渍,要加快排水。要提前做好冰雹、暴雨和大风等极端天气预报和防控,要提早布局人工干预天气的防冰雹暴雨的火箭炮,或者利用飞机进行大面积气候干预,减少冰雹暴雨天气的损失。
其次,对小麦赤霉病采取绿色防治措施。近年来,江淮和黄淮地区小麦开花期容易遇到高温高湿天气,赤霉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病感染的小麦籽粒和面粉,因为具有毒素,不适合人畜食用和饲用。
安徽省是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区之一,笔者建议当地提早布局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体系。沿淮及以南麦区重病区务必宣传开展两次防治,即在第一次防治一周后,开展第二次防治;淮北中北部麦区如在抽穗扬花期遇多阴雨天气,要进行补治;赤霉病秆腐发生重的麦区,孕穗末期开展一次防治。
一是要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和持效性好、低毒高效对路的农药;二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三是多菌灵抗药性严重地区要开展轮换用药;四是利用飞机、无人机和大中型高效喷药机械,进行集中快速重点高效绿色防控。
最后,注意小麦穗发芽的重点防治。首先要进行合理肥水调控,防止肥料施用过迟、过多,造成贪青晚熟。二是降渍除涝,及时排水,通风透光,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穗发芽发生条件。三是小麦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抗旱加快灌浆早熟的叶面喷肥等。四是在小麦花后一定时期内喷施多效唑和穗萌抑制剂如脱落酸、穗得安等。
笔者提醒,小麦成熟后应马上组织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抢收抢打,尽快晾干入库。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粮食烘干设备的补贴,这是目前现代农业机械中最薄弱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龙口夺食的关键,是减少粮食霉变损失和提高商品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希望更多的农民合作社能够拥有更多的粮食烘干设备,就可以为国家挽回20%甚至50%的粮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