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亲本(品种)一定要用

“河南的亲本(品种)一定要用”,这句话是对我到了河北曲周搞小麦育种后而言的。

我的小麦育种基地是刚刚搬来河北曲周的第二年,由于我参与河南小麦育种已经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了,所以相对的来说,我对河南小麦品种的了解要比对河北、山东小麦品种了解得要多一点,可能的感情也会相应的浓重一点。但就三省间组合配制中的品种(材料)相互应用一事儿,虽然我主张互用,但到底利用的效果咋样,我没有太大太多把握。从近些年三省新育成的一些小麦新品种的组合看,这种互用的组合也不是很多,都还是“自产自销”或“窝里繁”的成分较大,原因我不知道是互用了之后的组合没有育成品种呢?还是本来互用的份额就不多?假如互用的份额不多的话,我不知道不用的理由是什么?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面对山东、河北,特别是两省南部的小麦育种中材料的利用,我干嘛我非要主张用河南的品种呢?其实这个理由很简单——我们稍微一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两省的偏南部地区的农民往往都好种植河南的小麦品种,而反着来、河南偏北部的农民种植河北、山东品种的相对很少,什么原因呢?是河南的小麦品种在冬季不是很寒冷时产量比河北山东的品种高的缘故。同时,即使是产量相差不多时,农民也喜欢河南品种的矮秆大穗,因为矮秆大穗就是高产的象征,农民喜欢,喜欢就是最好的理由。做为我们搞小麦育种的人来说,农民的这种观念或习性我们就要帮助考虑风险和缺陷。我们考虑了半天,这种现象的风险和缺陷也就是一点,就是抗寒性的问题。假如,河南矮秆大穗小麦品种的抗寒性在这里能够过关,比方就是像今年,一些河南品种在河北和山东的偏南部抗寒性过关了,这样河北和山东的小麦品种可能在自己家这块地盘上的推广种植可能还没戏了!

小麦育种中,就一个明显风险(目标性状)时,接下来的育种就好干了。而利用河南品种材料后在河北和山东选择,这样将抗寒性提高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比河南用河北山东的品种在河南选择的效果会好些。

为什么我今天敢说这些事儿呢?

是因为我在7年前将济麦22和周麦24组合在了一起,F2代是在北京选择的,F3以后一直到F5都是在河南漯河选择的。到来2014年秋,我将这个组合的9个不同品系种植到了我刚刚搬来的河北曲周的产量比较中,结果呢?由于是暖冬,这9个品系的抗寒性没有被鉴定出,但其它性状有了较明显的结果,最棒的一个品系(5205)我们甚至都拿它参加了黄淮北片预试。5205的株高比济麦22矮6公分,产量比济麦22高出8.2%,千粒重比济麦22(40克)高6克(2015年在河南漯河的千粒重是54克),穗数比济麦22偏少,穗粒数二者基本持平。

(下图:右边颜色发白有蜡质的是对照济麦22;左边是5205.)

虽然其在河北曲周有一年的实验结果,也开始参试了,但抗寒性表现我心里没底,是因为其穗数偏少的表现(与抗寒性相关)让我心里没底的。因为F3—F5关键世代毕竟是在河南漯河选择的,这些年也一直是暖冬,而如果总是暖冬也没事,谁知道这个冬天不是了,有了较明显的极值低温表现,这个玩意咋样了?让人心里不踏实啊!

3月2号,我到了曲周,看了这玩意的越冬表现——好,没事!我管这种表现叫做——越冬正常。算是蒙上了,不容易啊!育种虽然有瞎蒙的成分,但不能总是靠瞎蒙,还是依据不同目标性状的选择条件要求拿到其表现最充分的区域来选择更为实际,效果也会更好。

面对我的的矮秆大穗类型,有人会说了,河北也有矮秆大穗的品种啊!这没错,但河北一些矮秆大穗的品种籽粒偏小,这样就造成了高产潜力不足,年份好的时候也产量平平。所以利用河南小麦品种材料的目的就是矮秆、较大穗和大粒,提高抗寒能力确保基本的穗数和稳定穗粒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