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推广专项《早熟优质稻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通过专家验收

3月29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作物所主持的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早熟优质稻新品种示范与推广》进行验收。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吴书俊博士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推广成果做了详细汇报。

专项实施两年来,本市自主育成的“沪香粳106”、“青香软粳”、 “光明粳2号”、“早玉香粳”、“松早香1号”等系列早熟优质稻新品种共建立百亩示范方147个,千亩示范方17个,示范推广面积合计达到24.19万亩。种植面积由项目实施前2013年的33000亩左右增加到2015年的158300亩,种植范围也覆盖到崇明、青浦、金山、嘉定、奉贤、松江和浦东7个上海主要的水稻种植郊区县。

专项还重视早熟优质稻新品种良种繁育能力的建设,现已在5个郊区建立了7个专业化优质良种繁育基地,2015年良种繁育面积达到2950亩,共繁育良种154.9万公斤。2016年早熟优质稻新品种推广面积将达到25万亩以上,其中我院作物所育成的“沪香粳106”推广面积将达到12万亩。

专项实施在开展示范方建设和辐射推广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早熟优质新品种(系)的品种储备工作。近2年来,先后有“沪香粳151”、“光明粳3号”2个新品种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沪粳137”、“金农香粳1267”、 “嘉晚12-3”、“青角37”等新品系正在参加市区试,其中“沪香粳151”、“沪粳137”为我院作物所育成的早熟优质粳稻新品种。这些后备早熟优质新品种(系)均表现出熟期早、米质优、产量高的综合品种优势,有望逐步成为我市早熟优质水稻生产的主体品种。

早熟优质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不仅有效改善了上海市粳稻品种布局,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的合理结构,有效缓解了粮食生产茬口矛盾以及秋收时农机具、晒场和烘干设备等紧张问题,对于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在于能促进我市优质稻米生产,有效满足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加快本市优质稻米产业化进程。

通过早熟优质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不仅大幅提高了我市自主早熟优质米品种的种植比例,还通过与安徽相关种子公司合作,2016年在安徽南部地区近20个县对“沪香粳106”、“沪香粳151”、“光明粳2号”等优质新品种将开展示范种植,示范面积5000亩,充分发挥了早熟优质稻新品种推广的辐射效应,有助于提升我市优质米品种的知名度。

与会专家听取了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答疑和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组已完成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