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将着力打造“一线四川、一带三区”现代农业

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今年,西宁市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打造“一线四川”即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双新公路沿线,湟中县西纳川、云谷川、小南川和大通景阳川等设施农业,“一带三区”即环山草食畜养殖开发带,生猪养殖区、奶牛养殖区、家禽养殖区等特色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脱贫目标,西宁市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产业融合、要素集聚、模式创新、品牌兴农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川水现代都市农业、浅山精品农业和脑山高效特色生态农业。组织实施精准脱贫“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和9个行业脱贫专项方案,全面完成80个村年度脱贫任务,减少贫困人口26万人,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将立足全省“四个百亿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水平。在城中区启动23万平方米蔬菜智能玻璃温室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日光节能温室2500栋,建设生态牧场3家、畜棚24万平方米。加大“菜篮子”生产力度,根据实际,实行错时播种,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做到春提前、秋延后均衡和拉长上市时间。畅通“菜篮子”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的矛盾。

依托优势,重点打造肉牛羊、中藏药材、蚕豆、蔬菜、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在湟中县拦隆口镇、李家山镇,大通县景阳镇、双新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建设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重点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巴燕乡,湟中县小南川等地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年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45家。积极打造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综合效益。(林玟均)

    (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