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力与选育独秆小麦的可能

小麦是分蘖作物,分蘖是小麦的习性,多少年来,人类利用了小麦的这个分蘖的习性为人类服务。而习性有强弱之分,不一定那个就好,那个就差,而要看我们利用它什么,它的什么又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对我们有作用,而在另外一个时期,也许就会显得是多余。

小麦的分蘖能力与幼苗习性相关。小麦幼苗习性呈匍匐状的类型分蘖能力强;幼苗习性呈直立和半直立的类型分蘖能力弱。而这种类型的小麦品种的假茎也较长,分蘖发生的时间也较晚。

小麦的分蘖能力(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与小麦的最终成穗数无关。分蘖能力强,分蘖多的小麦品种类型不一定成穗就多;分蘖能力弱,分蘖数少的小麦品种类型成穗不一定就少。

独秆小麦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靠栽培方式的不同,制造独秆,来完成一些特定的小麦生产模式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多数品种都能够办到;另一个是由小麦品种的特性来决定,其本身就是分蘖少或没有,靠独秆成穗,这样的品种我们可以管它叫做独秆小麦品种(可能还没有或还稀有)。

农大3214和农大211是来源于同一个组合,而幼苗习性却分别属于匍匐和半直立类型的两个品种。幼苗习性匍匐的农大3214的分蘖能力很强。在观察其特点时我们发现它的分蘖力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分蘖发生快。在我们前人做的小麦叶片与分蘖的同伸关系中,有不同分蘖发生与相应叶片同伸关系的公式,但在实际的情况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叶片数其分蘖的大学,乃至多少有较大差异,为什么呢?当我们没事观察这些类型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分蘖多的小麦品种类型其幼苗的匍匐性都很强;叶鞘较短(使得假茎也短);叶片与叶鞘的夹角较大;每一个分蘖发生的时间都不晚于或等同于相应的同伸叶片;很少见有分蘖缺位现象,即使是在条件不是很好时;大小孽差异明显,特别的一些次级和高位分蘖很小;分蘖与成穗的比率不高,基本上都在40%以下,或更低。而半直立类型的农大211却与上述这些性状有明显的相反和不尽相同之处,又在丰产性和极端产量的表现以及适应性上更胜一筹。说明相同遗传背景但表现半直立的品种类型更有前途(我不认为这是个例)。

据我观察,在近些年的一些新培育的小麦品种,无论黄淮还是北部冬麦区,品种的幼苗习性都在向着半直立方向发展,一些匍匐性很强的品种类型已经很难发现,是否能够说明半直立类型与小麦的丰产和高产有些相关性呢?往更深之处想一想,是否最终的独秆小麦类型会在小麦的超高产上有一个明显的突破呢?

这不完全是我自己闲的没事儿时的瞎想,有如下的支撑理由:

其一 根据小麦现在的生产形势,农民朋友采用的大播量小麦种植方式已经势如破竹,且愈演愈烈,大有不可阻挡之势。不能阻挡我们就来个顺势,拿出独秆品种,不怕农民多种,我们甚至还要鼓励农民多种,多种我们的种子就能够多卖钱,我们搞育种和搞小麦种子销售的人们能够尽早的脱贫,不再托全民奔向富裕之路的后腿,多好。

其二 关于独秆小麦,不是我今天的突发奇想,在二十几年前,原农大小麦组的王驰(1989年去了赞比亚当了农场主,2005年在赞比亚车祸死亡)就一直致力于独秆小麦品种的选用。可惜的是,他跑了,后来又死了。现在看他(王驰)的独秆小麦品种的选育是有点超前了,拿现在的资源来看,再搞独秆小麦育种,可能要容易的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同时也可能符合今后潮流(小麦生产方式)。

第三 已经有了一些佐证,虽然沈天民先生还没有明白这些最终的意图和前景,但他他的一些做法已经揭示了发展独秆小麦的可能。沈天民先生的豫麦66是接近独秆小麦的类型,稍以加工,效果可能会更好。而沈天民先生也已经有了一套近似独秆小麦的栽培方法:“缩小行距(15厘米),加宽播幅(采用重搂复播的方法),利用"豫麦66"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小、分蘖成穗率低、以主茎成穗为主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和光能,发挥大穗、多粒的优势,……提高千粒重,促早熟;争取亩成穗35万以上,可达亩产700公斤以上。)

在这里,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确:大穗不能小粒。我所要求的籽粒应该在60克以上,不能含糊。我们回头再看沈天民先生的豫麦66,如果千粒重在60克,就减轻了很多种植、栽培方面的压力,且产量目标还可以定得再高一点点,每亩900公斤的小麦产量,有木有?敢不敢?干不干?

小麦育种搞到一定程度了的时候,追求产量的再度提高,有些东西(因素)就要降下来,这是趋势。而只有一些东西降下来了,另外的一些东西才能够有一个大的提高,指望结果因素齐头并进的提高,是不可能加天真。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持怀疑态度,其实大可不必,如果要是在若干年前,我也不敢这么想,这么说,因为近些年我发现了一些材料,具备这种潜质的材料,尤其是在千粒重方面的表现,粒大而不晚;而灌浆顺利;熟相喜人,这些是在以前的小麦种质材料里极其少见的。我们都是唯物论者,我们只有见到了这个东西,我们才敢在这个东西上瞎想、瞎设计,应该说,是有一定背景的支撑。

我们看玉米的生产模式,从最早的一亩地2000多株,到3000多株、4000多株、5000多株,可能还会增加,什么意思?玉米要向群体发展。而小麦呢?或许肯定会向“个体”发展,而向个体发展也是符合了低耗、节能、减排的人类总的发展理念,干嘛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