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挑战在于种子质量

种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种业发展。那种业竞争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呢?
“种业最大的挑战就是播下的种子不能够正常出苗,如何把优良的品种生产出优质的种子尤为重要。”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华近日表示,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品种的问题,种子质量也是种业竞争的关键。
作为农业的“芯片产业”,种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靠提高种子质量,然而这一认识长期以来似乎还没有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
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我国评价种子质量仅使用种子发芽率,而对判断种子是否能够在逆境下的出苗能力即种子活力以及种子健康指标的缺失,是造成与发达国家种子质量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以玉米种子为例,我国要求的发芽率是85%,按照这一标准,目前我们国家95%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是合格的,而在国外,玉米种子发芽率都达到92%以上。”王建华说。
85%的合格率也相当于15%的 “残次品率”,其实,农民真正的关注点不是产品的“合格率”,而是产品的“残次品率”,即播下去的种子有多少粒不能够发芽。很显然,我们国家的这一标准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种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仅仅只是一个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初级标准。
“对于蔬菜种子质量,目前主要还是靠企业自律,国家监控还不是很严格。”王建华称,在荷兰,蔬菜种子质量标准都要求98%的发芽率,而我国因对蔬菜种子监控的松懈,致使与国外种子质量差别较大,高端市场失守,蔬菜因种子质量差,造成种苗生长势弱,抗病虫能力低,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高质量的种子关键在于生产
在种子的生长环节当中,从亲本的繁殖,繁种地块的选择,隔离区的划分,后期加工工序的控制以及仓储运输过程的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王建华认为,高质量的种子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品种特性方面除了我们常关注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等以外,还需要把种子的出苗性状、种子的抗衰老特性等遗传性状纳入品种选育中。
王建华认为,如何在种子活力最高时采收种子,采用保持种子活力不下降的种子干燥、清选分级、包衣、包装、贮藏措施,能够正确科学预测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田间出苗能力以及采取合理杀虫杀菌处理的种子健康技术方法,通过这些配套技术才能生产和供给市场高质量的种子。
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在生产高质量种子方面观念落后,技术匮乏,人才能力不足。王建华说,例如判断种子发芽率很多还用种子的生理发芽指标衡量,而荷兰的蔬菜种子要求种子不但出苗还要幼苗整齐度不低于98%,美国的玉米种子在签订销售合同时都要求种子发芽率高于92%,活力不低于85%。只有种子的播种品质能够满足出苗快、整齐一致、幼苗健壮,无种传病害,能够至少安全储藏一个生长季的特性才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种子。
“面对这一目标,企业在生产种子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观念,用\\\"活力\\\"的概念去指导生产。”王建华说。
播种质量是重中之重
对于如何把优良的品种通过科学技术生产出优质的种子,如何用准确率更高、可比性更强的检测方法去评价、衡量种子质量,与国外相比依然薄弱。对此,王建华建议,第一,企业必须要重视种子的播种质量,提高重视种子活力的观念。第二,要重视生产高质量种子的技术、理论的基础研究,提升种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尽快建立一个能够为整个种子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国家种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对研究条件、人力、财力的投入,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种业从业人员的种子科学技术知识。第三,要健全种子质量检测指标,完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国际水平的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同时加强种子检测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种子质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