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频繁谨防玉米锈病流行
编者按:近年来灾害性天气多发,给农作物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一些原本轻发生的病虫害也呈现上升趋势。种植版自本期起对去年玉米、水稻等作物生产上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大家参考。
多年来,锈病在我省玉米田时有发生,但通常不会造成明显危害。2015年,我省夏玉米南方锈病暴发,沿海及淮北部分地区达大发生程度。有专家预测,该病有可能上升为玉米田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需要提高警惕。
据江苏省植保站统计,2015年我省夏玉米锈病发生面积近300万亩,全省加权平均病叶率36.7%,田间表现为发病时间集中、发展速度快。8月各地普查,大多田块病叶率在10%以下,9月上旬开始病叶率迅速上升,9月中旬普遍查见病叶率100%的田块,发病严重的田块夏孢子堆布满整个叶片。
锈病主要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据丰县和盱眙县的调查,受锈病影响,去年当地郑单958千粒重分别下降17.8%和20%。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显著,据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调查,发病最严重的品种是浚单20等外来品种,产量损失可达25%~40%;中等发病的品种为苏玉19、苏玉18、苏玉26等,损失15%左右;相对耐病的品种为苏玉29、苏玉20等,损失5%~10%。
根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病害研究专家王晓鸣研究员的研究,去年江苏、安徽、河南等多地夏玉米田锈病集中暴发,可能与去年8月上旬台风过境带来大量锈病的病菌孢子有关,加上去年9月持续多湿、连阴雨及多雾天气非常有利于病菌的萌发侵入,使得病情迅速上升。
“玉米锈病的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难以判断,如果有台风在‘立秋’前后带入菌源,该病还有发生风险。”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研究专家孔令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介绍,我国玉米锈病有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和秆锈病四种,南方锈病对玉米的危害最为严重。南方锈病的致病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玉米组织上,夏孢子离体后存活时间很短,而冬孢子不能萌发,对病害的传播没有作用,因此本地菌源很少,主要通过气流从周年可以种植玉米的菲律宾等地传入。病菌传入后遇温度26~28℃、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病害易流行。
孔令杰建议,防控玉米锈病,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合理密植,健康栽培,并在发病初期及时用三唑酮、烯唑醇、萎锈灵等药进行化学防治。目前已审定玉米品种未对锈病做接种鉴定,但从生产表现来看,郑单958类型的品种发病较重,我省选育的苏玉20、苏玉29、苏玉36等品种相对抗病。
“‘立秋’前后如果玉米发生锈病应尽早防治,因为锈病从侵染到发病的周期为半个月左右,从开始侵染到玉米成熟的时间内,锈病可以多次侵染。这段时间是玉米灌浆关键时期,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孔令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