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渭源探索医保"组合拳"助贫困人口"零负担"脱贫
新华社兰州3月24日电(记者王艳明、梁军)“除了路费,医院花的12多万元,全部报销了。”53岁的甘肃省渭源县上湾乡周家窑村村民赵华见人就说,这些钱全家不吃不喝,也要攒上五六年,“是好政策帮他捡回了条命”。
赵华患有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冠心病。过去6年,他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医院,辗转求医。
周家窑村在大山深处,沟壑纵横,交通不便,靠天吃饭。过去,从他家到村卫生室,沿着山坡抄近路,要走近半个小时;若再到乡镇卫生院,至少10公里路途,要走3个小时。“我经常是走一路,歇一路。”赵华说。
路跑了不少,但病始终没治好。2015年5月,赵华来到省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寻求治疗,诊断结果是必须住院做手术,至少需要10万元。这可难住了赵华,因为他家的收入主要靠种植药材、大豆,正常年景,收入也就两万元。而连续几年看病,已经花光了家底。
“这是一笔昂贵的费用,当时我在想,自己才50多岁,如果是60岁得这病,就不治了。”赵华说。
“因病返贫”一直是我国许多贫困地区面临的难题,病倒一个人,往往塌下一个家。近些年来,为了让患重大疾病的农民看得起病,各级政府实施了医疗救助,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
但对于像赵华这样的大病患者来说,经新农合首次补偿、医疗救助、大病保险补偿和救助之后,仍然还有一部分费用需要自己支付。
“在我们这个地方,没病的人脱贫都有难度,更何况有病的人。为此,县里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了政策,住院治疗的50种重大疾病,用结余的新农合资金兜底补偿。”渭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副主任周福祥说。
“去年以来,渭源县在医改中,全面推行单病种付费、门诊、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和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将结余出来的新农合资金,用于患重大疾病的贫困户兜底报销”。周福祥说,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有203人从这一政策中受益。
“如果按原有保障和救助政策,赵华此次住院花的12.7万元,只能报销118870.25元。”周福祥说,“新政策等于是不让患者再掏1分钱,连本应自付的8300.57元,新农合也兜底报销了。”
除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外,甘肃省还探索健康促进模式改革,让贫困人口少得病、不得病。例如,组建健康促进团队为每户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教会农民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家庭保健,从而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减少疾病发生。
“手术之后,现在好多了,走路上山的时候,气不粗、心不急。”赵华说,“这一次经历,自己更加感觉,脱贫致富的路上心里有底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