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从消费端入手
发表日期:2016-03-23 04:21PM 阅览次数:
“我们在强调他人责任时,自己作了哪些努力?我们主动了解过食物生产过程吗?尽可能地避免垃圾食品了吗?积极寻找过安全健康的食品吗?按照合理的价格向生产者买单了吗?”在日前举办的生态农业调研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问题课题组”研究员邢东田如是问。
我国生态产品“叫好不叫座”,销售不畅,生态农业难以进入良性循环,而如果有更多消费者负起责任来,多购买生态产品,就可能改变这种状况。
农业污染威胁健康
根据2010年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以及其他相关调查,我国农业污染已经超过工业污染与生活垃圾,成为第一大污染源。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透露,有些区域的情况更糟糕。以前70%是来自工业污染,现在70%是来自农业污染。
另一些数据同样触目惊心:化学合成的新农药越来越多,光中国农业部每年登记的新农药就达到千种以上,面对的却只有20多种害虫。
我国每年农药用量337万吨,分摊到13亿人身上,就是每个人2.59公斤。除了非常小的一部分发挥了杀虫的作用外,90%进入了生态环境,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高强度使用杀虫剂,虽暂时控制了虫害,却也误伤了许多害虫的天敌,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过去未构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大量发生。
蒋高明表示,任何农药只能暂时抑制其繁殖,而抗药性是害虫“笑”到最后的法宝。对抗性思维指导下的灭虫战争,只会让害虫越发强大。
“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各种怪病层出不穷,许多成年人的病提前出现在儿童中,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渴望健康饮食。”衡荣生态农场创办人贺建增表示,吃有机食品,过有机生活,是获得健康的根本保证。
一定不能走美国等西方农业模式
贺建增指出,事实证明,农业的“美国模式”完全不适合中国国情,它只适合人少地多的国家。以中国的资源,如果农业继续走“美国的现代农业模式”,前景堪忧。
邢东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美国模式”在美国也难以为继。100多年前,美国农业专家在东亚农业考察报告《四千年农夫》中就指出,欧美的化肥农业不可持续。蒋高明表示,美国等西方农业使用农药化肥的道路,注定是越来越昂贵的农业,付出的成本不仅是现金,更是生态和健康。
在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学习西方,严重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包括转基因,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突出表现在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重金属污染等,也污染了食物链,城乡居民为此付出沉重健康代价,国家付出高昂的治理成本。
人是第一宝贵的资源,而农业更离不开人的辛勤劳动。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恰好是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那里远离工业污染,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蒋高明认为,如果农产品优质优价,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附加值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与发达国家农场主拼土地数量,就能够变劣势为优势。
优质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严格要求,水、土、空气都不能污染,从源头杜绝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人工合成激素,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化工厂少生产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
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
“我们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担当起来,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对社会的健康负责。结合生态扶贫,多购买生态产品,让生态农业从小众消费走向全社会。”邢东田呼吁。
并且,尽可能地少消费甚至不消费垃圾食品。而消费一次生态产品,就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一次,更是对生态农业的一次支持。
蒋高明表示,倒退40年,中国人吃的都是生态健康食品,就是今天发达国家所推崇的有机食品,但如今却不到1%,如果现在全国有一半人吃安全生产的有机产品,对于生态环境就是极大的改变。
“我们要绕开以GDP为衡量的恶性市场,建立人与人相互信任的、以生态安全为本的良性循环市场。”邢东田说。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建立起这样的市场,比如邢东田自己购买食物,大都是从自己考察了解到的安全渠道,“虽然价格高一些,但可以少去医院”。
邢东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对于生态农业,从消费端入手,具有“投入少,见效快,覆盖广,易推行,可持续”等特点,是目前条件下,操作性较强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前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为公司行为,有些甚至是私营企业,他们为了生存就降低标准,其权威性大打折扣,消费者不相信,购买潜力被压制,优质农产品的销路亟待从认证瓶颈上打开。蒋高明建议,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将有机和绿色认证机构收归国有。
“完全放任市场,客观鼓励了农业环境污染。”蒋高明说,应发挥国家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增加对高端优质农产品的产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