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播种、收获速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先进适用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合理轮作,耕翻整地

1.合理轮作,减少病害

马铃薯不宜与马铃薯有相同病害的茄科作物连作。忌重茬,轮作周期在三年以上,以小麦、豆类等夏作物为前茬轮作为最好。

2.深耕改土,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用拖拉机配套的悬挂犁及时深耕灭茬,搞好伏耕,伏耕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以便立土晒垄、熟化土壤、接纳雨水。用ISQ-360或I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深松一遍,耕深为35~40厘米,打破犁底层。秋后浅耕耙耪保墒,使耕层绵软,土块细碎,地表平整。冬季可适度镇压,以保护土壤水份。翌年播前用圆盘耙进行耙耱整地,深度一般为10~15厘米为宜,使地表平整上松下喧、耕层绵软、土块细碎,以确保播种质量。

二、配方施肥、土壤处理

1.增施肥料、配方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吸收大量养份。一般要求亩施草木灰等含钾丰富的优质农家肥1500~3000公斤,配合施用尿素17~2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作为基肥。

2.种肥使用方法

采用种肥分层马铃薯播种机,复式作业,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达到集中施肥,或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用圆盘耙进行耙整。也可以撒于地表,用马铃薯播种机一次性起于垄中,减少程序,提高效率。

3.土壤处理

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结合播种,亩用250毫升辛硫磷兑水3~5公斤拌在50公斤细干土(沙)上制成毒土(沙),均匀撒于地表面翻入土中。

三、种薯准备及药剂拌种

1.选用良种,提高品质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抗病、高产、稳产和市场前景好的优质品种陇薯3号、5号、6号等品种。种薯选择时,选用薯色光亮,薯芽饱满,形状整齐,并具有本品种特征,无伤无损、无病害的幼嫩薯块作种薯。

2.切块及药剂拌种

机播马铃薯块应切成30~50克左右,具备芽眼2~3个。切到病薯时最好用两把切刀交替,最好在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或40%甲醛溶液中浸泡2~3分钟,最后将切块用草木灰拌种,放在阴凉处凉干即可播种。

3.选时播种

4月下旬~5月上旬及时播种

4.机械选用及播种

一般选用德国vL-19E型马铃薯双行播种机,用华源-300型拖拉机配套,选用熟练掌握农田作业的驾驶操作人员。播种时应匀速行驶,作业时速度以3、6公里/小时为宜:尽量不要停车,以免造成落种不均,必须停车时,在起步前应在各开沟器半米范围撒些种子;播种时不得倒退;若须倒退,要把开沟器升起后才能倒退;播种深度15~20厘米为宜(地表以下10厘米左右);不重播,不漏播,播行直,行距一致,邻接行正确,地头整齐,行距在20厘米,株距在20~30厘米,亩播4000~4500株,垄宽40~45厘米,垄高20~25厘米,起到保墒、提温、灭草作用。

5.移苗补栽

由于排种盒每盒输送多块或无块,出现一窝多株或一窝缺株现象。在苗出齐时。进行移苗补栽,确保亩株数,增加亩收入。

四、中耕

1.中耕要求

松土、深度、培土高度及厚度符合要求,行间及垄两侧的杂草除干净,表土松碎,不留杂草,不伤苗、不铲苗、不错行、不伤垄、不漏耕。

2.作业配套机具及要求

及时中耕,及时完成。中耕时用32F1-3型马铃薯中耕施肥机,可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苗、追肥、培土、整形等作业工序。中耕2遍为宜,第一次中耕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中耕有利于为块茎提供疏松的土壤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薯率,防止杂草、减少畸形薯,有利于抗旱、高产。第二次中耕在苗高20厘米时进行,进一步松土、灭草。

3.中耕追肥及培土

用中耕施肥机将所要追施的速效化肥在花期追施到梯形垄两侧,然后用培土机进行培土、整形,同时拔除病株。

五、病虫害防治

1.植保机械化要求

使用规定的药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喷药量应符合要求、喷洒均匀,不漏喷,也不重喷,严格按药物规定配药,不损伤植株。

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田间发生蚜虫时喷洒氧化乐果,预防病毒病。田间发生早、晚疫病时及时喷洒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克露等杀菌剂,全生育期4次为宜。

3.田间病株处理

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对病株进行集体处理,深埋或焚烧。对土壤要重新消毒。

4.植保机具配套

配套机具为中国农机院生产的3W-650型悬挂式喷药机动力(铁牛-55)或华源-300型拖拉机配套的3W-200型悬挂式喷药机。

六、收获及贮藏

1.当田间80%茎叶枯黄萎蔫,块茎表皮度粗,即达到完熟期,及时收获,收获前2~3天进行割秧。

2.机具配套,收获机具常用意大利思多培公司生产的双行马铃薯收获机,德国单行马铃薯收获机等。

3.收获作业质量。选用熟练掌握农田作业的驾驶操作人员,做到减少块茎的损伤,包括皮伤,切割擦伤和破裂要求允许轻度损伤,小于总产量的6%,严重损伤小于总产量的3%,块茎挖掘到表面后,应及时捡拾,按大小分级包装。

4.贮藏。不能在低于3~5℃温度下保存,贮存最佳温度保持在5~10℃为宜,否则影响品质,剔除病烂薯,妥善保管待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