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原标题: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道路。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代绿色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必须以科技创新支撑为先导。

●把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国家对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精准判断。

●资金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互联网+”行动使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根本性的变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构建四个格局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构建四个格局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形势的精准把握,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四个格局中,农业发展格局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全面分析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新理念。

现代农业绿色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体量庞大,虽然一些指标居于世界前列,但从整体看,发展方式仍显粗放,呈现出“大而不多、大而不强”的特点,亟须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新常态背景下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以刺激现代农业迸发出更大活力。

绿色发展是21世纪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它是寻求经济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新发展模式,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为基本准则的发展理念。环境资源作为内在要素而存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成为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构成了绿色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思路要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体现。绿色发展的“绿色”首次成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求,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则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升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即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绿色发展具体化的体现,是现代农业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农业自身形成完善的体系,即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

素质提升是基础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代绿色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能否真正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也决定着“中国梦”能否实现。

目前,在农村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中,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占绝大多数,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将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的基础。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做好农村适龄人口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定期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种养技术和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其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人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尽量使每一个农民都能理解“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做懂技术、重科学、有道德、守礼法、识大局、能担当、讲信用的新型农民。

科技创新是先导

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保鲜物流和社会服务业为一体的全新产业链,与原来传统农业“种一种、养一养、捞一捞”的模式有很大区别。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械化程度低,二是良种化程度低,三是集约化管理程度低。造成我国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管理技术差。因此,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必须以科技创新支撑为先导。只有突破农业技术这个瓶颈,其他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新形势下注重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农业技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做到这些,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政策,发挥农产品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林院校等平台的作用,通过这些力量完成与农民之间的技术对接,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要内外联动发展,统筹合作,把研发农业技术的群体、会用农业技术的群体以及需要运用农业技术的群体密切联系起来,打通从研发到产出的各个环节,以盘活整个农业产业链条,激发绿色农业的内生动力。

制度扶持是保障

要把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有两条思路:一是立足本地,发挥资源优势,搞特色农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发展战略,要以功能为导向拓展产业覆盖领域,以品牌为动力放大主导产业价值,以组织为保障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以乡村为基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二是立足整个产业链,搞合作,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现代农业。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国家对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精准判断,也是今后我们要重点发展的方向。这两条路子,不管走哪一条,都需要相应制度作保障。要继续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贷款贴息额度,拓展融资渠道,延伸农业金融服务渠道;鼓励对外合作与交流,建立和畅通农产品进出口渠道,大力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实施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和网络光纤覆盖工程,给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金融改革是推手

资金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农业本身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大、预期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农业发展资金往往投入不足,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有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支撑其发展。

在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新经济”,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展融资渠道,避免绿色农业发展陷入资金困境的僵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取款和支付服务,方便农业生产;加大“三农”信贷和债券的投放力度,创新“三农”融资模式,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大力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方便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建立健全风险预防机制;创新股份合作和红利分配机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推行土地经营权入股,提高农民红利收入;形成长期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保障机制,保障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资金充足;完善农村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险种,分散农业发展风险,提升现代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互联网+”是助力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得到根本性的变革。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在农业技术知识普及、农业人才培养、政策宣传、农产品市场开拓等方面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产品市场失灵问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农业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插上了翅膀,有利于智慧农业进一步形成。互联网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每个产业链环节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农资电商、土地流转电商化、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催生的新商业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充分抓住“互联网+”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全面开展农业互联网建设工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的完美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物联网体系,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全力推进现代化网络平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形成新型民主管理模式,实现农村民主政治生态化,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互联网+”的助力,充分调动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开创自己人生事业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组织部副部长)

郭建平

作者: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组织部副部长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