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亩大田满满都是“科技范儿”

图为马铃薯大垄三行播种机在陈喜义的田里作业。 郑子超 摄


春寒料峭。3月17日,田地里刮起层层烟尘,在地里忙着备耕的农民基本都停活休工了,南票区金星镇东辛庄村书记陈喜义却顶着大风在流转的300亩地上播种马铃薯,丝毫“不惧”不利天气的影响。“我这300亩地可不一般,是科技实验田,省农科院和市农委的专家都来了,实验全程机械化播种新技术,搞土地施肥实验,我这地里头,那是正经八百的‘科技范儿’。”陈喜义说。

虽然地里没有多少干活儿的农民,陈喜义的田边却有很多围观的乡亲,虽然农民们不太了解地头那“农作物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条幅是啥意思,但一看到在陈喜义的地里播种的马铃薯大垄三行播种机,就啥都明白了。当天,辽宁省农科院和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专家,专门带来了新机械、新技术,以“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现场会”的形式,在陈喜义的地里“打样儿”,来实验和推广科技种田新项目。

记者看到,在陈喜义的地里,一台拖拉机模样的机械,前置水箱,后配料斗,尾挂塑料膜,机械开过大地,开沟、播种、施肥、下滴灌管、做水、覆膜一次成型,一台机械,完成了马铃薯的整个播种过程,而且是一次性完成三条垄的栽种。

辽宁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研究员安颖蔚告诉记者,农作物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是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葫芦岛主推马铃薯高效复种技术,如今已经推广示范了3年,效果非常好,特别是这种大垄三行机械化播种技术,是整个项目的主推核心技术。“在葫芦岛地区,马铃薯一般都是手工播种,每亩成本300多元,而使用这种大垄三行播种机,农民可节约成本一半以上,播种效率提高4—5倍。”安颖蔚说。

南票区农发局副局长张宝坤告诉记者,其实除了手工播种外,近几年南票区的马铃薯播种还采用了大垄双行播种模式,也是用机械,但播种密度达不到要求。张宝坤详细分析了全程机械化的优势。如果是人工播种马铃薯,各道工序加在一起得需要五六个人配合,人工成本很高。即使是使用近几年推广使用的大垄双行机械播种,也只能是实现半机械化,像滴灌管就没有办法一步铺到位。而这种大垄三行播种机,不需要那么多人工,而且对产量、田间管理特别是节水具有特别好的效果。“以前马铃薯栽种都是大水漫灌,而这个是用节水滴灌,节水达到70%—80%,而且,还有效地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这对我们这个缺水的城市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张宝坤说。“眼见为实啊,全程机械化播种,效率就是高!”作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喜义告诉记者,他这300亩地已经流转3年了,过去都是人工播种,费时、费工、费钱,还得看天,而现在这种机械,省时、省工还省钱,最重要的是还能够抢工期。“像今天这样的天,按正常情况来说根本就播不了种,我们这13日就开始播种了,这几天风大天冷,很多人都停了,这耽误一天,马铃薯收获就得延长好几天,有了这机械,啥天都能干了。”陈喜义说,这种农作物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不仅在马铃薯播种时全程机械化,在以后除膜抠苗和采收时,也是全程机械化。而且,播种时的全程机械化,还为带动下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马铃薯收获以后,土地下茬还可以种玉米、蔬菜等作物。

在陈喜义的大田里,记者还见到了七八个手工播种的农民在一小块地里忙活着。陈喜义告诉记者,他还拿出了2亩地,用来做施肥实验。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孟令文告诉记者,现在大量土地都存在过量施肥问题,他们通过在陈喜义的田里搞实验,根据本地的土质肥力,给土地把脉,找到最佳的施肥量和不同肥料的配比,在提高肥力、增产增效的同时,也保护了耕地。

拿300亩地做科技实验田,就不怕风险?陈喜义说,作为村干部,他愿意拿自己的地搞实验,给乡亲们打个样儿,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学会科学种田。张宝坤告诉记者,金星镇是马铃薯种植大镇,去年马铃薯栽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今年预计还要有所增加。这种全程机械化的科技种田项目将在南票区大力推广。“哪怕在全区能推广应用一半,效益就相当可观了。”张宝坤说,必须让农民学会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现在的实验,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所有的农田里,都是满满的“科技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