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转基因作物纷争

糖酒产业网,2012-06-24

4月12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回复关于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Monsanto)转基因抗虫玉米品种MON810的2010年产季售后环境检测报告中,阐述认为该品种对人与动物的健康及环境无害,并注明尽管这份报告在方法论和长期效应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并不影响结论的可信性。10天之后法国政府认为另一份更新的对孟山都另一转基因品种BT-11的负面评估同样适用于MON810,并向欧盟理事会(EC)要求维持对孟山都产品的禁令,否则将加入德国、匈牙利、希腊、卢森堡、奥地利和比利时等6个成员国的队伍,启用保障条款,在境内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孟山都与法国政府的争执启于2008年,法国政府以“转基因玉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为由对MON810下达了为期3年的禁令。但是欧洲法院和法国最高法院先后于去年和今年年初推翻这项禁令,认为法国政府无法提供该作物对环境有危害的足够证据。取消禁令并不意味着孟山都打开了法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保护组织的大规模抗议,再加上政府也没有改变初衷,孟山都在今年2月1日宣布其不会在法国出售转基因玉米种子,今年不会,将来也不会。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1月17日另一种业和化学工业巨头巴斯夫公司(BASF)宣布其停止在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相关业务,并将其植物科学部门迁往美国。主要原因是该公司认为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接受度低,所以相关业务应迁往接受度较高的南美、北美和亚洲地区。 欧盟对转基因作物限制政策的松动,为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目前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抗蚜虫小麦品种带来曙光,并有可能成为英国第一例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据称该小麦品种不但自身能驱除蚜虫,而且能吸引蚜虫的天敌,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这样的预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面对解禁,在环保组织的倡议下,英国多达22家生产或使用面粉的公司,350名小企业主及消费者签署了抵制转基因作物的保证书。

目前,在欧盟范围内只有两种转基因作物被允许种植。从2010年开始,部分成员国就试图通过多边谈判打破这一僵局。持支持态度的现任轮值主席国丹麦更是希望在任期内推动这一进程,但据今年3月12日的报道,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少数成员国在谈判中拒绝让步。目前各国均寄希望于双边谈判,力求在6月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European Council)上有所突破。

与此同时,针对产品中转基因组分的检测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利用最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与生物荧光技术(LAMP-BART),英国剑桥大学一衍生公司开发出可以检测低至0.1%的转基因组分的方法。而欧盟规定产品中含有低于0.9%的转基因组分被视为不可避免,高于0.9%就必须在包装中标注。

与欧盟内部的纷争不同,各欧洲国家对外,特别是对中国转基因产品的严苛态度,却出人意料的一致。从2006年开始,欧盟对中国出产或转运的稻米制品的监测逐步收紧,从随机抽查到临时控制措施,再到常态监控。2011年更是通过新规定,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稻米制品实施针对26种转基因作物组分的严格检测。

由此可见,在欧洲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已经远远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从欧盟内部来看,大部分环保组织、消费者、农民、加工业者和食品公司通过对各自利益的考量,形成了广泛的反转基因联盟,并用其社会经济影响和选票操纵政客和部分成员国政府机构竭力反对转基因作物在欧洲种植和应用,目前占据争论的上风;科学界和食品安全局目前持有相对谨慎中立的态度,试图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评估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影响,为法院裁决和行政决策提供必须的参考依据;而试图出售转基因作物种子的行业巨头们则处处碰壁,人人喊打,只得忍气吞声,甚至一走了之。启用保障条款的成员国对本国的限制措施除了政治表态,在物资自由流通的欧盟似乎不具有现实意义;而禁令下,欧洲各国伴随着科研人员及资金的流失,相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缺乏,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影响力每况愈下,自身竞争力也会逐渐削弱。对外,欧盟则构筑技术贸易壁垒,限制相关农产品的进口。欧洲关于转基因技术和应用的争议对我国的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