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扁:新品种解决不抗低温难题
本报记者缪翼
“要想富,多栽杏扁树,三十棵能脱贫,百棵能致富……”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杏扁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杏扁已经成为当地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成为了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该负责人介绍,早在几十年前,蔚县就逐步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引进发展杏扁种植。如今,该县已建成19个逾万亩杏扁重点栽培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0多万亩,每年可产杏扁仁250万公斤,2015年带动27个贫困村上万杏农人均增收1500元。
然而,由于杏扁休眠期短,春季萌芽和开花早,晚霜危害十分严重(盛开的花朵能抵抗-2℃~-1℃的低温,幼果则仅能抵抗0.5℃~0.6℃的温度),常常导致花器官受冻,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想要“旱涝保收”谈何容易。
为了彻底解决杏扁霜冻问题,张家口市林科所和蔚县林业局起初引进了具有抗寒、抗晚霜能力强的优质种条进行改接推广。随后,有关部门和专家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关键技术科研政关,优化品种结构,从国家杏李种质资源圃引进“优仁”“国仁”等优良品种试种,从而选育出“优一”“三杆旗”“新四号”“龙王帽”等一系列丰产、出仁率高、抗花期低温的优良品种。其中,“优一”和“龙王帽”为目前该县的主栽品种。
“7月中旬是杏扁的收获期,那时是我们县家家户户最忙也是最高兴的时候。到时你来看,杏农们个个上蹿下跳,树上摘杏、树下打杏,扛回家,脱皮、晾晒。”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蔚县杏扁办相关负责人发出热情的邀请,能听出他发自内心的喜悦。
杏扁种植之外,值得一提的要属这个产业辐射带动的周边产业链。据了解,蔚县年产杏仁约600万公斤,全县有百余家小型加工企业,每个企业都需要大量开口工、烤制工、收杏工、加工工人等等,仅杏扁初加工一项,就为家庭妇女创造收入6000多万元。仅黄梅全乡,26家加工企业就带动了开口工、烤制工、收杏工及固定加工工人等8000多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辐射带动周边8000多名家庭妇女从事杏扁初加工,年均增收2000元。
责任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