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为农业发展添智慧

当传统的温室大棚连上互联网,蔬菜种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距离潜山县城东南12公里的皖河北岸油坝乡,给出了精彩的答案。管理人员坐在电脑前,动一动鼠标或者看看手机就知道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这些看似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在“智慧农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现实,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

物联网赋予农业新生命

物联网所带来的神奇在这里随处可见,就连给蔬菜“晒太阳”“喝水”也智能完成。

3月初的一天,记者沿着幸福河进入油坝乡,放眼望去,几百亩成片的连栋大棚映入眼帘。绿色的田野里飘来阵阵乡土的气息,早春的笋子已经敞开了怀抱,环绕在绿色的旷野里。这就是油坝乡龙头企业之一思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智能生态农业园一角,而不远处合安九高铁潜山南站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在一片片春意盎然的土地上,现代农业正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

记者来到示范园,乍一看,这里的蔬菜大棚与普通蔬菜大棚并没有不同,但走进一看其中的奥妙让人眼界大开,大棚内竖着传感器,用来收集温、光、水、气等信息。

公司负责人江海涛告诉记者,这是物联网新技术,装上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大棚里的果蔬就能有生命了,能和人对话。棚里的温度高了果蔬会警告你,土壤里的湿度低了果蔬会通知你,传感器更能准确地告诉果蔬成长的全部需求,包括大棚里种什么、怎么种,都是通过传感器收集分析各种数据来决定。

在江海涛的大棚里,物联网所带来的神奇在这里随处可见,就连给蔬菜“晒太阳”“喝水”也智能完成。“在这里,蔬菜需要浇水,光照不够,都不用人来操心,全部由智能电脑系统控制。”

网上可以实时查看蔬菜成长情况

人在外地,手机也能显示采集到的大棚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远程终端控制。

江海涛介绍,采用这套系统,不仅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地从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的处理,都是通过滴管和喷淋来解决的。滴棒管上面的孔和滴水量都是事先经过严格测算的。一个个滴箭把水肥精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五百亩的基地,每年可以节约六七十万元的成本。而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用亲自去大棚里面,数据都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反馈到电脑系统显示出来。即使人在外地,也能够在手机上显示采集到的数据,根据了解到的具体情况,还可远程终端控制。

记者了解到,江海涛毕业于哈工大机械一体化专业,曾经在外企做过总经理,年薪百万。趁着“物联网+农业”这股东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下,他决定利用家乡的资源干一番事业,两年前毅然辞职选择了回家“务农”,投资了上千万元按照国家级果蔬标准园建设和管理基地。

江海涛将物联网引入蔬菜种植领域,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这里为数不多的高学历“创客”。江海涛介绍说,这里的许多技术应用,都是他边学习边实践的。在这里,他将这些年在外所学所见所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些好的想法也逐渐变成了现实,实现了一名新型农民的梦想。

物联网助推农业步入“4.0”

未来,市民坐在电脑旁,就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在大棚里种菜和收菜,随时采摘你需要的蔬菜。

在该基地,记者参观和了解了从规模化种植到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

基地灌溉所用的水源主要是从附近的幸福河里面引过来的,通过管子流到蓄水池,然后通过蓄水池分解到泵房,经过五层过滤,然后由一个变频电机控制,传送到每个棚子里面,河水经过五层过滤之后,水质比目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还要好。这为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打下了基础。

高科技应用于传统农业,未来的发展让人期望。油坝乡党委副书记成卢告诉记者,“近些年,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油坝乡依托自身农业基础,不断改进招商方式,通过自主招商引进高端农业。加上油坝乡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而且无污染,高科技加上优良的自然环境,这里绝对是个种植蔬菜的好地方。利用毗邻县城优势,把它打造成潜山县一流的蔬菜供应基地。”

目前该基地每天都要运输成吨蔬菜供应县城,未来按照“一带二中心”的规划,以“合安九”高铁站建设为契机,油坝乡结合高铁片区规划的实施,积极打造县城至油坝快速通道和建设幸福河沿线观光带,通过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交通快线,打通最后一公里,带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看着一栋栋现代化农业园区矗立在曾经的荒地之上,江海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套系统未来将有很多扩展应用,下一步我还将互联网+技术嫁接进来,让基地全面进入4.0时代。结合天柱山旅游优势,集订单作业、观光、采摘、教研四位一体,除了把产品卖出去之外,更要把产品的看相卖出去,还要把我们基地的体验卖出去,类似于互联网上欢乐农场的概念。到时候,市民坐在电脑旁边,就可以像逛超市一样在蔬菜大棚里种菜和收菜,随时采摘你需要的蔬菜。”


蔬菜大棚内景 王阵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