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过低或将催生适度规模经营

本报讯(记者 熊鹤雯)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圆满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此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粮食价格过低、农民损失惨重”的问题引发强烈关注。李克强指出,未来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劳动生产率。
东北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受光照影响,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模式是一年一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玉米价格浮动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2015年玉米价格再次下调,东北地区农民损失惨重。金草帽农技专家任会让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农民的日子很艰难,2015年玉米价格下调之后,每亩土地净利润大概只有300元,当地的人均耕地也不到10亩。同时,国内的种植成本比国外还是太高,机械化水平跟不上。世贸组织对粮食关税全面放开之后,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还会进一步下降。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向增加土地流转或者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这种形式转变。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辽宁省的耕地十分分散,土地流转也有一定困难。要想提高机械化水平,那么土地必须是连片的。”
在经济不景气、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的形势下,经济作物的优势似乎也不明显。辽宁省某种企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当地每斤苹果只1.3元左右,种植和储备苹果的农户全都赔了钱。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葡萄价格也是一降再降。“丰收”这个词对农民似乎不那么喜庆了。这位人士还告诉记者,沈阳周边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了。
低粮价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一位东北片区的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与以往相比,今年粮食价格下降了两成,这对农资行业的影响巨大。农民收入低了,化肥和农药投入也下降了,原来施用复合肥,现在只用尿素,导致农资产品的价格也在一直下滑。而且赊销现象严重,经销商缺少现金回流,只能赊欠厂家,如此以往形成欠账的循环。另一方面,这种形势能够促进和加快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进程。据这位经销商说,黑龙江和吉林的农户大部分愿意加入合作社,大农场等,自己进城打工增加收入。

(责任郝锐敏)

;